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在徐家桥,与古运盐河对话

2023-05-31    马志刚

5月12日至14日,大运河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暨徐家桥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南通如皋举办。会上,来自南京大学的专业考古团队公布了大运河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由隋炀帝开挖、日本遣唐使团走过的“掘沟”遗址找到了。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支流,“掘沟”连接了海洋和运河,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家桥遗址同时也是运河边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

徐家桥遗址

徐家桥遗址

看到这些,我在高兴的同时,不由得感慨万千。算起来,我与古运河、徐家桥的“对话”,已颇有年头。南通如皋悠久厚重的古运盐河文化终于广为人知,这是我多年的期盼,可谓一朝梦圆。

作为一个如皋人,我对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从刚参加工作起,我就着手收集了很多文章和书籍,一有空就到处探访,并获得不少颇有价值的发现。同时,我注意到几乎所有文章在提到如皋历史文化时,都是以东晋建县以来的一千六百多年作为历史时长。事实上,如皋有着近3000年的文明史。因为在建县之前,此地还曾有至少一千多年的重要发展史,这些都可以在一些史料和研究文章中得以佐证。

《左传》中记载的一则约2700年前的“如皋射雉”故事,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名的掌故,曾引得不少名人、大家吟诗作赋,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那句“看君一箭落胡星,如皋一笑倾人城。”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483年,吴国北上称霸,召集鲁、卫、宋于现南通如皋市东一带相会,意图结盟,而后三者均拒之并结盟,这是春秋末年弱国联盟抗衡强国的一个范例。在一幅《春秋列国图》中,如皋一带地名为“郧”,并被标注为“要邑”。这些都表明,如皋在春秋时期就已是颇具影响力的重要城镇。

如皋古城池

如皋古城池

《如皋县志》载:“会盟原,在如皋县东十里,相传吴楚会盟于邗沟,即蟠溪地,今有邗沟铺。”民国时期,邗沟铺更名十里铺,沿用至今。另据有关史籍记载,春秋吴王阖闾、“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及西汉吴王刘濞均先后于此发展煮盐业。食盐运销带来巨额利润,国用饶足,这条运盐河也直接带动了扬州、泰州、如皋等沿线城市的兴盛繁华。

早在2006年,也曾有学者提出把如皋古运盐河纳入“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文章中提到:扬州茱萸湾-如皋蟠溪之间的汉代盐道,实为运河最重要的支流,亦是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不可分割的部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可见,如皋有着十分辉煌的“建县前历史”,只可惜,这段历史逐渐被岁月堙没,变得鲜为人知。而在大运河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如皋大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今天,对古运盐河文化进行发掘,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如皋人,我觉得有必要推动古运盐河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弘扬,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也是一份力量,相信我可以做一些事情。

运盐河古河道

运盐河古河道

在收集汇总有关研究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卫星图比对,我找到市区东郊如泰运河北侧不远处、一条差不多与之平行的古运盐河道,并定位十里铺、会盟原、汤家湾等河畔重要点位,一次又一次前往探寻。

十里铺古市镇原址,如今早已成为田园,周围也是一派普通农村景象,已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曾经繁华的市镇的存在。

2016年12月,我又一次来到十里铺的东边,眼前是一片空旷的田野。据当地长者介绍,这一带曾是个“大高原”,几十年前被取土挖平,多年前还曾挖出过好几座年代久远的大墓。驻足此处,我不由得浮想联翩,当年的这处“高原”,兴许就是“会盟原”地名的来历。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305/de7286b7639e4056b7d5c431cd6df25d.png

漫步田野间,可以看到许多器物碎片,这些都是农民在耕种时发现的,就这样随意地扔在路上、渠里。其中有一个造型独特的瓶子,经咨询刘聪泉、吴培、方青松等多位专家老师,确认为韩瓶。

韩瓶碎片

韩瓶碎片

韩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为南宋名将韩世忠部队所使用的行军壶。这一发现,让我颇为惊喜,除了韩瓶,其他的那些碎片又承载了怎样的历史信息?在这片土地之下,还有多少尚待挖掘的古物?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多少历史往事,有过多少聚散离合?

继续在这里漫无目的地行走,再往东,我发现了一处高高低低、颇为原始的乡野地貌,有弯弯曲曲的小河穿行其间,芦苇丛中,一座古朴的石桥架于河上。村民告诉我,这是徐家桥,徐家桥这一地名也是来源于这座桥。

徐家桥

徐家桥

这一发现令我感到意外和惊喜,其后,沿着古运盐河一路东行,又发现了旧时纤道、古支流水系、瑶池、古井、引善寺等众多古迹。当地村民还给我指出笔架山遗址的位置。在徐家桥往北,还发现一座朱家坝古桥。这些发现,都让我感觉到,如皋运河厚重的文化积淀,东郊的这方水土,极有可能承载着如皋将近3000年的文明史,如皋完全可以在城区东郊,划出一片古运盐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打造遗址文化公园。

2018年8月9日,接上级通知,《新华日报》记者于锋计划来如皋采访大运河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如皋运河文化的契机。当时如皋尚未开展系统性的大运河文化研究,我只得将平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发给记者,并排出多个大运河遗产踏访点,同时邀请文史专家李实秋老先生一起陪同采访。

8月24日,《新华日报》推出大运河文化南通专版,其中大篇幅关注了如皋的运河文化,同时还刊载了由我撰写的《运河滋养的古城如皋》一文。这些报道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传播,如皋的运河文化终于进入了公众视野。

随着大运河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皋的古运盐河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此后,如皋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朱华杰、时任如皋市委党史办方志科副科长王小星等同志先后与我联系,一起踏访相关遗址,并协助撰写有关建议文章。最终,大运河文化得到如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手大力推进古运盐河遗址如皋段考古工作,同时计划打造古运盐河遗址公园。

带考古队员考察朱家坝古桥

带考古队员考察朱家坝古桥

2019年11月,相关部门的同志和我联系,表示南京大学考古工作队已应邀进驻如皋并开展运盐河考古工作。在如皋市博物馆有关同志的引领下,我们一起前往位于林梓一带的乡野考古现场。交流中,我向考古工作人员提供了有关线索,并一再指出十里铺、徐家桥、朱家坝一带的重要性。随后,考古队工作人员跟着我赶往徐家桥。我指明古河道、古陶瓷碎片发现地、古井、徐家桥、朱家坝等多个遗迹的点位。其后不久,工作队把徐家桥一带作为考古重点区域之一。

其后的一段时间,考古工作队与我时有交流,每当空闲之时,我和王小星等人也会前往勘探现场,实地协助考古工作,并走访附近村民,为工作队提供更多信息。

2020年8月,如皋计划成立7个历史文化课题组,并面向社会招募研究成员。我立即报名加入了“如皋古运盐河研究课题组”,这可以让我更好地参与运盐河文化的挖掘工作。

出土文物(部分)

出土文物(部分)

如今,通过努力,徐家桥遗址终于获得重要的考古成果,这里发掘出了从晚唐五代延续到宋代,与手工业相关的琉璃残件、农业工具、古钱币、不同窑口的瓷器、建筑砖瓦、河道遗迹等,生动展现了唐宋时代古通扬运河沿线的一般聚落文化。随着考古成果发布会的举办,如皋古运盐河文化及其重要性已获得更广泛认知。

我相信,接下来,在这一带,在如皋境内,还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重大发现。这片土地上所承载的悠久而厚重的文明密码,也必将得到更多的发掘。

与徐家桥对话,就是与古运盐河对话,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如皋城对话,与几千年来雉水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对话。

有幸参与,我收获良多,也乐在其中。

作者单位:如皋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