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泰州口岸街道:三次围垦出新村

2023-03-23    戚正欣

千百年来,位于大江之滨的口岸沿江地区饱受着沧桑巨变,大自然的洪荒之力使江岸线变得进退无常,直至二十世纪90年代,江岸的坍塌还时有发生,而部分水域渐渐变为沙滩,围垦后变成良田。2001年行政村合并前的双新村就是口岸境内通过三次围垦而形成的最年轻的村。

1929年之前,双新村域尚在浩渺的东夹江中,其南为江中之岛永安洲,由永安洲北岸到江北岸原封家庄轮船码头处是长江的支流——东夹江。

由于长江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到这里后逐渐沉淀,东夹江淤积出的滩涂潮涨时和江水连成一片,被淹的芦苇在水面上摆动,潮落后则裸露出大片沙滩。

东夹江沙滩出现后,引来了县内外一些有钱的精明人士的关注,他们办理了一系列手续后,便组织大批民夫来此挖泥、取土、围堤。

从1929年冬至1968年,这里前后进行了三次围垦造田,随着每次围垦的完成,村域面积就进一步扩大,先后形成了一批新的居住集中点(圩),人口也不断增加,随着后来东夹江东西两端筑起了与永安洲相连的大坝,这里再也不是过去那样临江的沙滩之地,而成为口岸镇境内最年轻的行政村。

第一次围垦时间在1929年冬至1930年春,整个垦区内分成九个圩,由西向东按数字顺序排列,从头圩至九圩。各圩围垦好后,各大户按出资多少确定了各自的土地,然后招佃户来种田。

第二次围垦在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因第一次围垦后南江堤外又出现一片沙滩,于是大户们再次申请获准建堤围圩。这次新围成的土地共划为五个圩,由西往东按数字排列分别起名为新一圩到新五圩。

第三次围垦是在1968年,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东夹江已是芦苇丛生,无法通航,当时决定围垦东夹江,筑三处江堤与永安洲相连,使土地和水面一下增加了许多。1969年底,双新大队成立,成为口岸镇最年轻的一个大队。

2001年4月,口岸镇所属各村进行行政村合并,位于镇东南部的双新村和与其毗邻的曹李村合并,在合并村取名时,取了原双新村中的“新”字和曹李村的“明”字。从此,新明村成了口岸镇成陆最晚的地方,成了东夹江经三次围垦后形成的最年轻行政村。

作者单位: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口岸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