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省志办动态

张謇故里探寻“典范的力量” 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在南通海门举行

2023-08-30    

今年是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为缅怀张謇的历史功绩与卓越贡献,以新的时代视角探讨张謇与中国早期现代化,8月29日下午,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典范的力量:新时代视域中的张謇与中国现代化在张謇故里南通市海门区举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纪检组组长、副主任朱旭尧,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周通,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郑泽云,江苏有线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展,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南通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謇企业家学院院长单晓鸣,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等出席论坛。


图片


张謇先生嫡孙,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张绪武致信祝贺。他指出,张謇的一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以“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的踏实步伐,兴实业,办教育,建慈善、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将南通建成“模范县”,示范全国。张謇主持修撰《南通县图志》《海门厅图志》《赣榆县志》等多部志书,撰写方志学名文,在编志、研志、用志方面积累的经验,至今仍有借鉴价值。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典范的力量:新时代视域中的张謇与中国现代化为方志文化和张謇精神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他代表张謇后人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朱旭尧在致辞中指出,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圣先贤秉持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以存史、育人、资政为意旨,青灯黄卷,秉笔著史,为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方志文化遗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本着对历史负责、坚定文化自信的态度,组织举办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支持地域文化浓厚、具有鲜明精神标识的地区举办分论坛,对地域文化、民族精神及其传承价值等进行深入探究、阐释和宣传,目的就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承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方志文化和地域文化。他希望与会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把握好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紧紧围绕方志文化、南通地域文化,特别是张謇留下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展开深入探讨,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


周通在致辞中表示,江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深邃的历史,以文化的形式在江淮大地上不断积淀,为多元文化的融合杂糅衍生发展提供了厚植的土壤。如果把江海文化浓缩成一本志书,那么张謇精神必将是需要浓墨重彩的篇章。张謇开拓近代化道路的光辉业绩永远为江苏儿女所缅怀铭记,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实干精神永远为后世所传承发扬。


图片


单晓鸣在致辞中指出,张謇是南通的精神标杆和文化标识。这次论坛将有助于推动广大企业家更加自觉见贤思齐,更好传承张謇先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在开启新征程、迈向现代化中扛起时代使命。她强调,作为张謇的家乡,南通也有责任和义务推进张謇研究,打造南通张謇文化新名片,为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图片


郑泽云在致辞中表示,张謇面对时代的巨变,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以南通为轴点创造着他心中的进步世界,其精神、境界、情怀,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必不可少的。每一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当从其艰苦卓绝、矢志不渝的人生轨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并投身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之中。作为主流媒体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将充分发挥舆论主阵地作用,让悠久的方志文化、张謇的不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


郭晓敏对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海门举办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表示,海门是张謇出生地、成长地、精神孕育地和事业的重要基地。海门打造了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以铭记其家国情怀和开放胸襟。海门也在发展中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和实业创新,培育“张謇式”企业家,以实际行动继承张謇先生的首创精神和社会担当。此次论坛的举办必将助力张謇精神的发扬光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海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


论坛邀请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副会长李玉,张謇企业家学院特约研究员、南通大学硕士生导师、南通市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黄正平,南通大学文学院院长、张謇研究院院长钱荣贵等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


图片


罗一民作了《张謇沈寿共谱苏绣新华章》的演讲,讲述了张謇与苏绣大师沈寿共促苏绣发展的佳话。张謇把刺绣看作是必须珍惜传承的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并且要用现代的艺术和教育方法加以光大提升。在张謇的帮助下,沈寿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刺绣专著《雪宧绣谱》,使“沈绣”远播四方、青史留名。在推动南通文教事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两人更是开创了女子职教和现代刺绣职教之先河,通过南通等地的女工传习所培育了大量刺绣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刺绣艺术的传播与升华。沈寿技艺高超,品行不凡,张謇矢志报国,重文重才,在两人通力合作下,南通现代文教事业和苏绣艺术得到了飞跃发展,这份深厚的情谊令人感动。这段故事也折射出张謇在救国强国的奋斗经历中始终将人才放在关键地位的远大眼光。


图片


马俊亚指出,张謇处处以儒家伦理为指南,使其在风云变幻、政局动荡的20世纪前20年,也能左右逢源,遇难呈祥,并指导了南通城市发展方面全方位的谋篇布局,也成就了张謇如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所说的伟大的“高成就动机人格”。张謇以扬弃的儒家伦理,投身于实业活动,推动地方富裕,直接造福一方,间接促成国家富强,应是地方之幸、民众之幸、国家之幸。


图片


李玉从智商、情商、业商、政商四个方面对张謇企业家精神进行了观照和表征。他指出,“四商”实际上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社会责任、创业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另一种置换,学习张謇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坚定不移的实业抱负、刻苦自励的创业精神、诚恳朴实的经营理念,以大德谋大生的发展观,创造“兼济天下”的事业情怀。


图片


黄正平指出,张謇与南通相互成就,张謇成就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同时南通也成就了他人生和事业的辉煌。张謇代表了探索者的形象、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湮灭,而只会更加光彩夺目。因此,要与时俱进、理性思辨地认识和评价张謇,更要用党的创新理论认识和新时代话语来阐释张謇精神的时代内涵。


图片


钱荣贵演讲了《张謇与方志》,张謇从光绪十四年开始,陆续修了五部较为完整的地方县志,并通创造性地提出注重使用第一手资料、运用科技手段、强调时代性、注重体现时代发展风貌和本地人的历史影响等方志编纂思想,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修志理念与方志学学理逻辑。钱荣贵认为,张謇将修志理论建构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启发当代方志人以时代性引领志书编纂,以真实性赋予志书生命。学习与研究张謇的方志实践与方志编纂思想,对于弘扬地方文化,推动地方志编纂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论坛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地方志学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南通市海门区委区政府、南通市地方志办公室、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江苏地方志》编辑部承办,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张謇企业家学院、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海门张謇研究会、张謇纪念馆等给予学术支持。


图片


图片


为更大力度挖掘张謇资源,发掘张謇企业家精神内涵,论坛上“江苏地方志张謇研究联盟”宣告成立,南京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宿迁市、常熟市、南通市海门区、连云港市赣榆区、东台市等地方志工作机构成为首批联盟单位。江苏省方志馆张謇文献馆正式揭牌,该馆将落户于海门。


图片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处室同志,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盐城等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同志,特邀嘉宾与论文作者,学术支持单位专家学者,海门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海门各区镇党(工)委副书记、区各部委办局分管负责人等150余人参加论坛。新华日报、南通日报、南通电视台等9家省市媒体对论坛进行了宣传报道,交汇点、荔枝网、视界观、南通发布以及“方志江苏”视频号等媒体和平台对论坛进行了网上直播。会前省地方志学会和《江苏地方志》杂志编辑部还发起社会征文,共收到论文51篇,为论坛的顺利召开做了充分学术准备。论坛上,播放了《大道至“謇”》专题片。每位与会代表都收到了同名《江苏地方志》专题期刊和包含49篇优秀论文35万字的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