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1年10月11日 省政府新闻发布厅
左健伟(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新闻发布会。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的重大决策,从那时起江苏开展对口支援拉萨工作,迄今为止已有27个年头。27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拉萨实际,满载着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不断加大支援力度,为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做出了江苏贡献。
为全面真实记录江苏援藏的非凡历程,充分展现江苏在贯彻中央援藏工作部署中的责任与担当,2017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工作,省地方志办公室具体牵头实施。省地方志办公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成立了专题项目组,分《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开展编纂工作。经过三年多的持续努力,《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率先于近日正式出版。
《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是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总字数55万字,全志按照事以类聚、横排竖写的编修原则,设组织领导、民生援建、产业援建、智力援助、市县对口支援、援藏人物6章,后附大事记、2020年援藏纪事,以丰富的史实资料,全面、系统、真实地展现江苏援藏历程和丰硕成果。
为充分发挥志书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经省政府同意我们今天召开《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省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王志忠、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世祥、江苏第三批援藏干部总领队宣荣、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陈静、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保顶。我是省地方志办公室左健伟。
省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 王志忠
首先,请省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王志忠先生发布新闻。
王志忠(省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苏对口支援工作的热情关注和充分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推介刚正式出版发行的《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回顾江苏援藏的光辉历程,展示江苏援藏的丰硕成果,汲取江苏援藏的精神滋养,高质量推进新时期江苏对口支援西藏工作。
今年恰逢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月21-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汪洋出席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并讲话。在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全方位记录江苏援藏历程的《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正式出版发行,可谓恰逢其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一、江苏对口支援西藏的历程和经验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清洁能源接续基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1994年,中央作出了15个省(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大援藏决策,江苏、北京共同对口支援拉萨市。2016年开始,江苏在对口支援拉萨市的同时,增加对口支援昌都市(只安排资金、不选派干部人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
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对口援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提出“江苏援藏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的总体目标,安排南京、苏州、镇江、扬州4市分别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所辖的墨竹工卡、林周、达孜、曲水4县(扬泰分设后改由泰州市对口支援曲水县),省各有关部门对口支援拉萨市相应部门,安排对口支援财政性专项资金,落实结对挂钩目标责任,积极开展干部援助、资金援助、项目援助、智力援助等各项工作。27年来,江苏坚持真情援藏、科学援藏、持续援藏,累计安排财政性援藏资金61.3亿元,累计选派9批871名干部人才到拉萨工作,完成援建项目600多个,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贡献了江苏智慧、奉献了江苏力量,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江苏的援藏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和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多次被评为援藏工作成绩突出的省份。在援藏工作中,江苏着力做到“四个始终”:
一是始终加强援藏工作的组织领导。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藏工作,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统筹指挥援藏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援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援藏工作重大问题,坚决贯彻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始终把援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谋划援藏政策,周密部署援藏任务,从高层对援藏工作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是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援藏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打造了一大批百姓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和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项目,由江苏援助的受援地城乡面貌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2018年12月,由我省援助的拉萨市墨竹工卡、林周、达孜、曲水4个县(区)全部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三是始终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实施产业援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西藏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拉萨自身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智力援藏,选派实用型人才到拉萨帮助工作,同时不断加大拉萨各行各业干部人才到江苏学习培训力度,增强拉萨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始终注重援藏干部人才的选拔培育。不断完善定期轮换和压茬轮换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一茬茬援藏干部人才,发扬“老西藏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在雪域高原上续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援藏华章。
二、《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的内容和特点
江苏对口支援西藏的光辉历程,是中央治藏方略的成功实践,是全国援藏工作的生动缩影,充分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巨大制度优势。为充分展现江苏在贯彻中央援藏工作部署中的责任与担当,全面真实记录江苏援藏的非凡历程,2017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工作,省地方志办公室具体牵头实施。经过三年多的辛勤编纂,现已正式出版发行。据了解,《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是全国第一本全面记述一个省级区域援助西藏历程的志书,是中国扶贫志、中国全面小康记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地记述了1994年以来江苏对口支援西藏的光辉历程。全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编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行文、直观的画面,全面记述了20多年来江苏援藏政策、规划、方案、措施及成效,系统展示了江苏对口援藏工作在全国领先、创新、有代表性的思路和举措,真实展现了江苏真情援藏、科学援藏、持续援藏的光辉岁月,是江苏对口支援西藏的系统性记录、历史性总结和深层次再现。
(二)《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充分展现了江苏援藏干部人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全志除以事系人外,还单独设立“援藏人物”章,详细记述了江苏援藏干部人才面对高寒缺氧的生存环境,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团结受援地干部群众苦干实干、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三)《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创新性提升了志书的阅读体验。全志创新性运用全媒体志书的理念,把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文字表达的可读性、全媒体展示的可视性完美结合了起来。收录主流媒体相关新闻报道65篇,浓墨重彩体现史实细节。收录反映援建历程、援建成果的历史图片以及高原风光美图共360余幅,图文并茂,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收录二维码视频26个,“绘声绘色”再现历史场景。
江苏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资料散失严重,省地方志办公室援藏志全体编纂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深入高原一线搜集资料,参阅资料500余万字,剥茧抽丝,披沙沥金,数十易其稿,历时三年多,高质量完成编纂任务。借此机会,向省地方志办公室全体编纂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该书编纂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等省各有关部门(包括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等5市,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以及一直关心关注江苏援藏工作的历任援藏干部人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的出版发行,为社会各界了解江苏援藏工作的光辉历程提供了全面系统、真实权威的历史资料;为展现苏藏人民的深情厚谊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见证;为赓续江苏援藏优良传统,高质量推进援藏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为大力弘扬援藏精神提供了生动实践,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省社会各界投身新时期援藏工作的担当和热情。
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援藏精神”,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做细做实产业援藏、教育援藏、医疗援藏、智力援藏等各项工作,深化全方位合作协作,不断提高援藏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努力推动江苏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衷心希望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省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多多宣传《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多多宣传江苏援藏工作,让社会各界人士对江苏支援西藏工作有新的认识,积极投入支持对口援藏工作,为续写《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谱写新的篇章!
江苏第三批援藏干部总领队 宣荣
江南时报记者在提问
左健伟(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谢谢王志忠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媒体,以及提问哪位负责人。
江南时报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宣荣总领队,我们都知道,您是2000年开始援藏的,作为早期的援藏干部总领队,对援藏工作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宣荣(江苏第三批援藏干部总领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同龄人,又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的出版,对我来讲,是一件大事,也是大喜事。我是2000年援藏的。我援藏时间刚好是与第二批39名、第三批45名援藏干部分别工作生活了一年半。三年援藏终身受益、终生难忘。我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是作为一名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听党话、跟党走”“共产党员是块砖,听从党来搬”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宗旨。一般来说援藏干部都要过好“三关”:身体不适关、生活关和孤独关。从富庶的水韵江苏到高原缺氧的西藏,无论是自然条件、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差异是很大的。下班回到宿舍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手机信号不好,坐车到下面县(区)就完全没有信号,饮食上也不适应,再加上严酷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体也提出了很大的考验。援藏三年,身体先后出现了健康问题,但是想想孔繁森两次援藏,毅然决然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们可以,我也一样可以,坚定地服从了组织的决定。当年我们一起援藏的干部都有相同的感受:我们是“苦人”也是“福人”。“苦人”是工作生活环境确实苦,出门见的是生人,回各自宿舍就是孤身一人;是“福人”,是因为我们是从江苏七千多万人中挑选出来的,这是组织对我们的最大信任。
二是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到了西藏,就要朴朴实实做儿女,踏踏实实干事。20年前的西藏,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发展经济的压力大但空间也大。进藏后,所有的援藏干部都想有所作为,都想干成一些事情。例如产业园的兴办就是江苏援藏干部的在藏首创。因为青藏高原是一片净土,在西藏搞工业上项目不能走处处冒烟污染环境的老路,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搞产业发展集中区,因地制宜搞特色产业。确定思路后,我们迈开步子往前推进,期间得到省委省政府、当地党委政府、后方单位受援单位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定成绩。
三是作为一名江苏援藏干部总领队,必须担负责任,不辜负组织的重托。省委、省政府对江苏援藏干部充分信任,工作上特别支持、生活上细致关心,是我们所有援藏干部无穷的力量,我们必须把援藏工作做好。2002年,大型电视专题片《雪域丹心——江苏援藏工作纪实》首映式在南京举行,这8集电视专题,全面展示了第二批和第三批江苏援藏干部工作生活的情景。后来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向援藏援疆干部学习的活动,对照组织部的要求,我们对援藏干部在政治上和生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江苏援藏干部行为守则》,后来西藏自治区号召所有援藏干部参照借鉴江苏做法。江苏援藏干部不辜负组织的厚爱,严格要求自己,每名江苏援藏干部撰写心得体会,汇报交流自己的援藏心得和工作经验,后来整理汇编成《高原足音》,作为互相学习的内部教材。三年援藏结束,当地农牧民骑着马、开着拖拉机来送行,与援藏干部抱成一团、哭成一片,雪白的哈达压在援藏干部肩膀上厚厚一层,那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惜别西藏故土时,我深深感受到,格桑花为青藏高原装点绚丽,援藏干部为圣地拉萨奉献青春,江苏对口支援西藏为今天西藏拉萨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有口皆碑的贡献。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世祥
新华日报记者在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张世祥副主任,“十四五”期间,江苏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工作的总体考虑?
张世祥(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对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我省对口支援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包括江苏在内有关省市的支援下,经过拉萨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拉萨率先在自治区实现整体脱贫,与全国、全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支援省份,我们对拉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无比的高兴,对全体援藏干部人才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钦佩。
“十四五”期间,拉萨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对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支援省份,我们对做好新时代对口支援拉萨工作倍感责任重大。为此,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衔接平衡的基础上,我省会同拉萨市编制印发了《江苏省“十四五”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符合中央精神、契合拉萨需求、体现江苏特色”的援藏工作理念,突出对口支援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围绕人才智力支援合作更加深化、产业扶持促进就业更加有力、民生保障服务水平更加稳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文化教育支援成果更加丰富的目标,着力推动我省对口援藏工作全面适应和充分体现新时代新要求。
“十四五”期间,我省对口援藏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把西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方向,以更加务实的思路、更加精准的举措,不断提升援藏综合效益,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确保江苏援藏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贡献江苏力量。
“十四五”期间,我省计划安排援藏资金超 25 亿元,组织实施援藏项目 130 余个,其中 80%以上用于基层、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下步,我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前方指挥部认真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重点突出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助力拉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二是进一步强化智力支持,充分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优势,为拉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三是进一步加强产业援藏,持续培育净土健康和文化旅游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化苏拉企业、园区合作,扩大就近就业成果;四是进一步推进基层建设,坚持援藏资金向基层倾斜,多实施一些藏族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多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援藏工作更多惠及基层群众;五是进一步促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叠加双方优势,实现双向协作、互惠共赢,为全国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做出新贡献。
最后,祝各位新闻媒体界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 陈静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在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问一下陈静总指挥,您是9月份刚刚就任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志》对新一批援藏干部有什么启示,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打算?
陈静(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首先我代表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代表在拉萨的120多名江苏援藏干部人才,对《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向为编纂出版《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付出辛勤汗水的省地方志办公室和江苏人民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苏援藏工作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诚挚敬意!
9月16日,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由我接任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主持前方指挥部工作。进藏后,我深深感受到江苏对口支援西藏27年来,拉萨发生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各民族交融团结;深深感受到拉萨各族人民群众对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高度评价,对江苏援藏成绩的充分肯定,对江苏人民的真挚感情。
进藏前,省委领导对我提出了三个问题:“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进藏后,我认真思考这三个问题。进藏就是为了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为了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藏就是要发扬“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和“援藏精神”,接续奋斗在为拉萨人民谋幸福、为江苏人民添光彩、为全国人民守边疆的最前沿,用心用情用力实施好江苏“十四五”援藏规划;离藏留的是西藏人民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留的是人生的自豪感和西藏发展的参与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的总指挥,在藏就是要回答好上面三个问题,我在这里做个表态:
一是既然去拉萨,就知责任大;进了拉萨门,就是拉萨人。所有江苏援藏干部都是拉萨人,在当地都担任实职,一定会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工作。
二是要传承好、维护好历届江苏援藏干部的好作风,不断擦亮“江苏援藏铁军”的好品牌。在西藏工作,长期远离家人,更要做到慎始、慎独、慎微,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每年援藏资金数目很大,必须把每一分钱都用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把江苏人民对拉萨人民的深情厚谊通过一件件实事、一个个项目,真正传递到每一个拉萨人的心坎中。
三是为实现《江苏省“十四五”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奋斗。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我们这批援藏干部团队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使命越是艰巨、责任越是重大,越需要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我们将与拉萨干部群众携手同行,再接再厉、团结奋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锲而不舍做好产业援藏、民生援藏、人才智力援藏、交往交流交融等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书写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在此,也恳请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江苏援藏事业,邀请大家到拉萨考察交流、指导工作。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扎西德勒!
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 王保顶
江苏电视台我苏网记者在提问
江苏电视台我苏网记者:我想请王保顶社长简要介绍一下《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的出版经过,谢谢!
王保顶(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是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由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省地方志办公室具体牵头实施、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省政府办公厅直接推动指导下,本书编纂工作于2017年正式启动。省各有关部门、相关设区市政府、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和各前方工作组密切配合,鼎力支持,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精干力量,由办领导亲自挂帅,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打磨志稿,历时三年多,于2021年初定稿。定稿后,出版社与省地方志办公室立即共同制定了本书的出版印刷进度计划表,为每个出版环节设置时间节点。在上级领导关心和多方努力下,出版社编辑经过五个校次的审稿,请“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奖获得者曲闵民装帧设计,《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于2021年6月正式出版。2021年6月18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礼赞全面小康 致敬建党百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发布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首次亮相。
本书全面系统记录了1994年至2019年江苏援藏工作的光辉历程、丰硕成果和优秀经验,真实反映了援藏干部人才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动人事迹和精神风采,充分体现了江苏在落实中央援藏工作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的责任与担当,生动描绘了在党的领导下江苏和西藏携手决战脱贫攻坚、开展交流交往交融、共结民族团结深情厚谊的感人画卷,是一份致敬建党百年的真挚贺礼。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编纂出版,同系列的《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编校中。书中这一页页真实资料、一件件生动事例,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了江苏对口支援西藏走过的不凡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积累的有益经验,对于见证和彰显党中央对口援藏援疆战略的英明正确,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江苏与西藏携手并肩奔小康的深情厚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谢谢大家!
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左健伟
左健伟(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记者朋友们,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记载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文化载体。近年来,江苏地方志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服务中心工作,创新地方志表达方式,努力记录江苏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时代价值的史志作品,今天发布的《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就是其中1部。伟大的时代,必出伟大的史志作品。目前,《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正在紧锣密鼓地编纂,该志体量将是援藏志的两倍以上。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做好《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发行赠阅工作和《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的编纂工作,更好地发挥志书资政辅治育人之功用,为高质量推进援藏援疆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