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事工作

打造新时代精品良志——援藏援疆志项目组 | 省志办经验交流

2023-03-01    

寒来暑往,不知不觉援藏援疆志项目组成立已经3年了。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小组和编纂工作情况。


2141bb73-3546-4dcf-b954-7959862ff0ca.jpg


01 临“危”受命,攻坚克难


e6f03e04-b05b-4f11-9088-7c410615687e.png


编纂援藏援疆志是省委、省政府交给省志办的光荣任务,两部书被省委宣传部列为重点主题出版物。编纂工作始于2017年,由省志处具体落实,至2019年底,已搜集整理了部分资料。为加快编纂进度,2020年2月春节上班后第一个工作日,办党组决定成立以左主任为组长的项目组。项目组成员有19人(包括前期聘用的两位老同志),后又增加4名新同志。项目组是全办参与人员最多、涉及处室最多的工作组,既有左主任、陈主任2位办领导亲自挂帅,又有严晓明、黄静、宫冠丽、李文、朱莉萍、王魁诗、焦寨军7名处级干部担任中坚,还有刘猛、郭传良、凌柳凤、祝海亮、高红强、陈晓婧、朱崇飞、朱振鑫、陆叶青、张一哲、付阿敏11名中青年干部初担大任。


19191aed-ed4d-4a6d-aa03-713eb69ba227.png


项目组成立后面临“五大困难”:一是编纂时间紧、要求高。两部志书作为主题出版物,不仅要讲究时效性,更要确保质量。二是资料收集整理、核实补充难。援藏援疆工作时间纵跨20余年,地域相隔万余里,又是分批援建,资料散失严重,搜集不易;同时已有资料来源众多、口径不一,核实困难。三是组织协调难。不仅协调省内众多后方单位,还要协调援藏、援克、援伊3个前方指挥部以及21个工作组和各受援地数十个相关单位。四是编纂撰写难。两部志书没有承编单位,而是由我办亲自承担,我们由以前志书的“幕后指导”变为“台前编纂”,不少同志是半路接手,对援藏援疆历史不了解,尤其志书还涉及到很多边疆、民族、宗教等内容,编纂工作要讲政治、懂政策,难度可见一斑。五是不可控因素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项目组成立3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3年,疫情给编纂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面临诸多困难,项目组全体同志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硬是“拼出来”“磨出来”了两部志书。2021年10月,55万字的援藏建设志率先出版,收录了主流媒体相关新闻报道65篇,收录图片360余幅、影像资料26份,这是全国第一本系统记述一个省级区域援藏历史的志书,先后在南京、拉萨举行新闻发布会,受到社会各方特别是援藏干部广泛赞誉。在出版援藏志的同时,同步推进援疆志编纂,目前,已形成约170万字的送审稿。收录主流媒体相关报道200余篇、图照1200余幅、影像资料40余份。两部志书突破传统志书呈现形式,采取全媒体志书的全新编纂理念,把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文字表达的可读性、全媒体展示的可视性有机结合。记述时限上,最大程度向下延伸(援疆志下限将延伸到今年四月第十批援建工作结束),避免以往志书记述内容严重滞后现实的问题,既是援建过程的历史总结,也是援建工作的实时记录。


02抢抓进度,高效编纂


项目组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通过加班加点、优化流程、多头并进、见缝插针等方式最大限度抢时间、拼速度,撸起袖子加油干,可以说,这两部书是“抢出来”的。我随机翻阅了我省两部省志专业志的编纂始末,一部62万字,用时7年,另一部120万字,用时14年,而我们援藏援疆志两部志书225万字,即使从2017年11月编纂起算,只用了5年多的时间,用时只有同体量志书的四分之一左右(还不考虑项目组同志还有本职工作以及编纂的难度系数和新冠疫情影响等因素)。可谓一路“狂飙”,创造了全国修志史上一流的编纂速度。


d1b5bc51-2422-4e8d-99c1-3eeac4af5c45.png


03精打细磨,确保质量


尽管项目组面临时间紧张、任务重的压力,但依然狠抓质量不放松,不以降低标准求速度,而是以打造精品良志为目标,通过细化编纂流程、反复打磨编纂内容、创新编纂形式等方式,用情、用心、用力编纂好两部志书。


一是落细落实编纂流程。着重抓好资料核实补充、专家审稿、总纂统稿、征求意见、评审验收等工作环节,确保不走过场、无缝衔接。这一系列的程序步骤,最大程度保证志书质量。


3b69363c-3ac5-4e4a-8f7f-a1817d7a4f73.png


二是反复打磨编纂内容。磨稿期间,项目组充分发挥总纂、协纂的作用,对志稿的政治观点、表现形式、记述内容等方面进行整体修改。项目组通过3次外出集中统稿,2次奔赴拉萨,3次奔赴新疆,见缝插针对省内相关单位、援疆学校进行走访,不断对志稿进行资料核补和完善。与此同时,项目组同志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对志稿进行不间断的审核校对,尽最大程度消除志稿中数据、文字、史实等硬伤,细心处理敏感性问题。援藏建设志六易其稿,累计校对30多次;援疆建设志已七易其稿,累计校对40多次。两部志书修改校对十几万处,总文字量三四十万字,都可以汇编成书。


cf0c21cc-af87-473c-8bf1-6296448d25b4.png


援藏援疆志是项目组同志“拼出来”的,一字一句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通过两部志书的编纂,充分体现了省志办方志人的担当和奉献精神。


08cc060b-cc42-4f6e-8864-fca0d4289919.png


e77d8955-31ca-4138-b08d-8e8da5be32a2.png


bf13e047-10e6-412a-978a-3a6691860c4d.png


项目组成员除小组工作外,还有繁重的本职工作,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很多时候是“白加黑”“5+2”,但每个人都是不谈条件,不讲困难。编纂过程中有太多的感人瞬间:有办领导的亲力亲为、保驾护航;有2021年5、6月份大家连续6个周末的集中加班;有头晕眼花、偶尔吐槽过后的重新出发;有李文、凌柳凤、高红强、陈晓婧等克服二孩家庭困难的无私付出;有王魁诗、陈晓婧等“志稿救火队员”的挺身而出;有黄处白天统稿晚上挂水的岗位坚守;有焦寨军、郭传良、朱丽萍、朱振鑫等查阅资料时的上下求索;有刘猛、祝海亮的协调保障、技术支持;有严处、黄处、宫处等老同志的身先士卒;也有一哲、叶青、阿敏等新同志的认真编校,还有办里其他领导和同事对小组工作的支持……


9f5f0b77-85ef-4a19-8b28-6a0eb61a8319.png


022e2ac8-04f0-45fd-a061-461f3a2be889.png


“三年修志路,一生小组情”。小组工作接近尾声,这段经历将是我们每个小组同志宝贵的人生财富,我们收获的不只是两部厚重的志书,还有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担当奉献、勇毅前行的精神,这让我们今后都会受益无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