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好运”市集时尚如画 非遗技艺活力绽放

2022-06-13    王鑫 王璐 周玲 居小春 史洪营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展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6月11日,江苏省扬州市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非遗瑰宝走进百姓生活,绽放时代光彩。

剪纸技艺

剪纸技艺

看 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作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扬州市宣传展示主场活动,这两天,“扬州好运集”非遗市集吸引了众多前来打卡的市民。6月1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观技艺,品美食,探风物,感受非遗魅力。

绒线钩织技艺展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发夹、挂件、零钱包,还有玫瑰花束、梅花盆景等,这些都是用绒线钩织而成的。北京冬残奥会上的颁奖花束,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绒线花花束,使得这一技艺被更多人了解。

“我从小学习钩织,那时候主要钩毛衣领的花边、帽子、鞋面等。一次偶然的灵感,我开始钩织各种花束,以及各式各样的家居装饰品。”仪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绒线钩织技艺传承人王顺霞说,艺术来自生活,首先需要观察生活。为了绣好一幅琼花图,王顺霞多次站在琼花树下观察花瓣、树叶的不同形态,在脑海中构思好画面后再动手,前后耗时近一个月,终得一幅灵动的琼花图。

一旁的铃兰花束也格外逼真,按动开关,瞬间变成一盏台灯,漂亮又实用。“我现在还在做一件事,变废为宝。”王顺霞拿起一个竹林图案的摆盘介绍,这个摆盘的主体盘子是宣传广告牌用过的亚克力板,用到的线都是家中不穿的旧毛衣拆出来的,“非遗来源于生活,我所做的是如何让它更好地融入生活。”

汉民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前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体验,画上精致的妆容,穿上汉服,来一场穿越之旅。

“汉服爱好者越来越多,以年轻人为主,大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汉民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刘琪介绍,汉服与其他非遗项目也有很多交集,比如双面绣的团扇、金银细工制作的发簪、通草花绒花制作的发钗等。“非遗不应该只是展示在博物馆橱窗里的文物,而是要融入生活,这样才能有生命力。”刘琪认为。

黄珏老鹅

黄珏老鹅

品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

6月11日上午,邗江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在北湖湿地公园拉开帷幕。文艺演出、非遗展览、购物集市、文学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体验了一场文旅融合的非遗盛宴。

民俗表演《板凳龙》、扬州评话《芝麻开花》、邗江民歌《美丽千纤草》、扬州清曲《梦扬州》…… 上午9点,精彩的文艺表演拉开了活动的帷幕。随后,扬剧、扬州清曲、扬州弹词、扬州评话等一一登场,惊艳、震撼,游客、市民驻足观看,掌声不断。

扬州评话、弹词表演

扬州评话、弹词表演

主办方还在北湖湿地公园进行非遗项目的情境式体验,包括空竹表演、口技表演、服饰表演、琴筝表演等,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凡魅力。

现场,主办方以集市的形式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展示展演和非遗产品的售卖,涉及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多个非遗项目、几十款非遗好物,市民可以体验刺绣、剪纸、通草花、漆器等非遗项目,品尝黄珏老鹅、裔家牛肉、沿湖三宝、杨寿豆腐圆子、公道草炉烧饼等非遗美食。

主办方还邀请文化学者介绍北湖文人轶事,让游客了解北湖的故事。

据介绍,邗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至今已公布了六批区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和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区级项目名录104项、非遗传承人97名。其中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0名。

“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适逢周末,依托北湖湿地公园,让民众真切感受到邗江区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魅力,同时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来,促进非遗消费,带动乡村振兴。”邗江区文体旅局局长陆志福说。

赏 传统非遗文娱大戏

精彩的舞龙表演、热闹的非遗踩街……6月11日上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高邮市非遗展示活动在卸甲镇文体公园广场圆满落幕。

“今年是高邮市举办的第七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了解、熟知并爱上了高邮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灿烂的非遗展示宣传活动也成为广受市民喜爱的文化品牌。”高邮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小斌介绍,本次活动分为非遗踩街、非遗图片展览、非遗老行当老手艺互动、非遗节目演出四个环节。

非遗展示是活动的重头戏,主办方邀请高邮市老行当(老手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展示了蛋雕、吹糖人、捏巧、肩担木偶戏等老手艺。“老行当、老手艺是城市的记忆。现场有许多老行当我是第一次见到,感觉特别有意思,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市民柏先生说。

少儿舞蹈《张灯结彩》、二胡笛子合奏《梦里水乡》、舞蹈《丰收的日子》……多彩的节目好戏连台,让观众大饱眼福。“家门口的非遗特色文娱大戏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高邮文化。”市民谢先生说。

(图片摄影: 吴忠祥 周超英 黄宝平 王爱政)

作者单位:扬州报业传媒集团 扬州市高邮市文广旅局 扬州市邗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