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历代著作中的扬州杏花

2023-03-16    韦明铧

杏树的栽培,在中国已经很久。《礼记》把桃、李、梅、杏、枣列为祭祀的“五果”,《管子》主张根据土性栽种“其梅其杏,其桃其李”。谚语亦云:“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能卖钱。”都表明杏树在中国的普及。

杏树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其花可赏,其果可食,主要见于北方,南方一般在庭院中用作观赏树。但正是在南方,杏花反而成了一种象征,所谓“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唐代扬州有个意想不到的掌故,是杏花会像人一样“叹息”。唐代冯贽的《云仙散录》是记录异闻的小说集,书中有一篇《争春馆》,说扬州太守衙署的花圃里,有杏花十几株。每逢杏花盛开,太守就大摆宴席,款待宾客,并在每一株杏花树下,安置一名花枝招展的女子倚在树旁,号称“争春”。女子浓妆艳抹,抢了杏花的风头,所以夜深时人们往往听到杏花的叹息。“争春”者,美人与杏花争艳也。

宋代扬州也有个奇怪的传说,让杏树“出嫁”。宋人庞元英的《文昌杂录》是作者的亲见亲闻,书中记载了“扬州嫁杏”的怪事。原来,朝议大夫李冠卿在扬州的居所堂前,有一株杏树,长得极大,但是只开花不结果。有个媒姥经此,见到如此情景,笑着对家人说:“来春与嫁了此杏。”这年隆冬,媒姥忽然携酒一樽来,说是为杏树结亲的“撞门酒”,并用一条少女的裙子系在杏树上。媒姥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祝酒,一边祷告,家人无不感到好笑。到来年春天,此杏结子无数。据说江淮多有用“嫁树法”的,不知竟是何术。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过:“种杏不实者,以处子常系之裙系树上,便结子累累。予初不信,试之果然。”因此,有人将杏树叫做“风流树”。

元代写扬州杏花的名作,要数画家倪瓒的《双调·殿前欢·杏》。词中有句云:“揾啼红,杏花消息雨声中。十年一觉扬州梦,春水如空。”雨中的杏花,如同佳人含泪,湿了衣衫,让词人重温了一回扬州梦。倪瓒擅画山水,有晋人风度,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他眼中的杏花春雨、扬州旧梦,应该都别有意蕴。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明代扬州天宁寺的杏花是有名的,时人袁世振有《天宁寺杏花(寺在扬州)》七律:“古木疏阴绿色迟,老僧坚锁最繁枝。一帘夜雨犹堪听,十里春风总不知。陌道马蹄飞雪后,鞦韆蝉影出墙时。胆瓶暂借游人看,晴霭依依上苑姿。”描写了天宁寺杏花的繁枝、夜雨以及春风等景致。

天宁寺的杏花,到了清代依然成林,称为杏园。杏园旧址在天宁寺西的枝上村,此地原叫让圃和行庵,乾隆时改为杏园。杏园南门临河,与天宁寺大门并列,正对御马头。门额上的“杏园”二字,为康熙进士景考祥所书。景考祥是扬州宜陵人,曾任翰林院编修、陕甘全省学政,康熙帝手书“尊训堂”赐之。进入杏园大门,只见竹径逶迤,杏花烂漫。园中有晋树亭、弹指阁,又有大观堂、御书楼,还养了仙鹤两只,往来闲踱。

另据《扬州画舫录》,卷石洞天石缝中有“老杏一株,横卧水上,夭矫屈曲,莫可名状,人谓北郊杏树惟法净寺方丈内一株,与此一株为‘双绝’。”

其实杏树不是“风流树”,而是“伤春树”,古人咏杏总是说“杏花春雨”,含有伤春之意。《红楼梦》写贾宝玉在杏花树下流泪,因为他想到邢岫烟出嫁后,世间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他觉得红颜不能常驻,正如杏子很快熟透,人过几年也会老去,因此才对杏树伤心落泪。

不过,杏花更多的时候是和酒家联系在一起,因为杜牧有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前几年去池州,无意中来到杏花村。杏花村很大,其中有杜牧纪念馆,才想起杜牧不但在扬州做过掌书记,还在池州做过刺史,池州的杏花村就缘自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当然,中国的杏花村不止池州一处,甘肃东乡、云南易门、山东梁山、山西汾阳、江西玉山、河南荥阳、上海青浦、江苏徐州、湖北丹江口都有杏花村。

扬州也有杏花村。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邗上农桑、杏花村舍二景,在迎恩河西,仿圣祖《耕织图》做法,封隈为岸,建仓房、馌饷桥、报丰祠。”在闹市建“邗上农桑”“杏花村舍”之景,显然是人们追求田园风光的结果。“杏花村舍”今虽不存,其风貌在《江南园林胜景》中依然可见,原址在宋夹城南端。2002年,扬州相关部门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原来启功得知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即将拍卖一套与扬州有关的清代园林图册,他认为这件拍品应由扬州收藏,后来果由扬州所得。《江南园林胜景》共四十二幅图,所绘都是乾隆时扬州美景,清雅秀丽、意趣盎然,其中包括《杏花村舍图》。图上题道:“杏花村舍,王勗构竹篱茅舍于杏花深处,弟协再修。”图中的远景是起伏延绵的蜀冈,近景是一间间村舍沿水而建,一株株杏花盛开入云,红杏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江南园林胜景》是乾隆第六次南巡前后所画,画家没有署名,可能是跟随乾隆南巡的宫廷画师。

扬州在晚清时,也确有杏花村酒家。李涵秋《广陵潮》写乔家运与伍晋芳途中相遇,“时已不早,晋芳要走了。乔家运不肯,拉着云麟说:‘伍老伯和我们是难得遇到的,今日必在这里杏花村西餐,这是我一点诚心,请你替我留客罢。’”看来,扬州杏花村不是普通的酒家,而是西餐馆。

杏花村是通用的酒家名字,无论中外。上海有杏花村酒楼,朱自清和陈竹隐1932年8月4日就是在上海杏花村酒楼举行的婚礼。而在这一年前,即1931年8月,朱自清因为清华大学的安排,曾去英国进修。当时英国最有名的中餐馆就是杏花楼,位于牛津街。朱自清在伦敦时,因为自己不做饭,每天都去饭店就餐,然而伦敦的杏花楼是朱自清和穷学生们吃不起的。一年后,朱自清选择在上海杏花村举行婚礼,可能是对伦敦憾事的一种补偿。

杏花是春天的象征。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李朋 摄

李朋 摄

杏花既然代表了江南的春色,就容不得别的花与它“争春”。扬州清曲有一支老曲子,叫做《梅杏争春》,以拟人的手法,让“梅”和“杏”相互争辩,饶有趣味。主题来自古代话本,情节大致是,春日花园万紫千红,梅娇与杏俏二人来到杏花深处,见繁花茂盛,满树芳菲。杏俏认为杏花有千般娇媚,万种妖娆,百花见了都无颜色。而梅娇认为杏花不及梅花,唯有梅花天下无双。两人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声高过一声,争了半晌也没结果。却不料这时郡王也步入花园,嫌她们大声喧闹,加以责罚。接着,郡王命她们两人或词或赋,各作一篇,夸夸梅与杏的好处,好的有赏,不好的加罪。此后民间出现了许多“争春”“争奇”“争艳”之类的说唱,都由《梅杏争春》而来。

关于杏花的诗,最出名的有两首。一首是北宋宋祁的《玉楼春·春景》词,其中有佳句:“绿杨烟外晚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使得词人获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美誉。另一首是南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也有佳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本不出名,却赖此而千古流芳。其实“一枝红杏出墙来”并非诗人的独创,陆游也写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古代的园墙一般高七尺至一丈,园中的桃花、牡丹不会超出高墙,自然不会引发园外诗人的感想。玉兰、桂花都高于一丈,在园外看去一览无遗,也不可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只有杏花、梅花,高度与园墙仿佛,偶有一枝伸出墙外,反而最能吸引园外看客的瞩目与遐想。

扬州八怪金农有一幅《红杏出墙图》,画围墙一段,杏花一枝,题道:“青骢嘶动控芳埃,墙外红枝墙内开。只有杏花真得意,三年又见状元来。”他借墙内外的红杏抒写心志,有怀才不遇之意。但是,总不如画春雨中的绿杨深巷,有一枝红杏映衬着随风飘忽的酒旗,更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