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从冯勖履历破解冯梦龙家世之谜

2022-06-16    施晓平

明末清初杰出的通俗文学家、戏曲家、思想家、出版家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亦字耳犹、子犹、龙子犹等,号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苏州人,一生编撰作品近3000万字,代表作包括《东周列国志》《智囊》《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他编纂整理的拟话本小说“三言”,确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大家地位。他曾担任福建寿宁知县,在任时勤政爱民、政简刑清,在廉政、法治等方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冯梦龙的作品不仅受到群众喜爱,也受到毛泽东、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鲁迅等文化大家的关注和好评。毛泽东主席晚年喜读《智囊》,大字本《智囊》一书存有不少毛泽东的批语。[1]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翻看“三言”,很多警句都能背诵下来。[2]《习近平引用的从政箴言》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曾引述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人心似铁,官法如炉”。[3]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感叹冯梦龙“一个才高八斗的封建时代知县,怎么千辛万苦都去,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不如封建时代一个官员吗?”[4]挖掘冯梦龙史料、宣传冯梦龙精神,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国以来,对于冯梦龙的研究多以冯梦龙的作品、文学成就、思想为主,对其家世的研究则不太多。在长期关注、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近期找到清代《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姓氏录》中冯勖的履历,揭开了冯梦龙的父亲名字、母亲姓氏以及他的家庭出身和子嗣情况等谜团。

一、冯氏家世研究已取得的主要成果


冯梦龙从事通俗文学创作,在古代文人看来并不“入流”,故过往文献仅存一些碎片化的记录。即便以资料宏富著称的民国《吴县志》,对冯梦龙的介绍也仅转引《江南通志》“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崇祯时以贡选寿宁知县”。[5]冯梦龙家族的家谱、冯梦龙诗文集《七乐斋稿》至今均未找到,其弟冯梦熊《冯杜陵集》则早已毁于兵火。[6]种种原因,给世人留下诸多关于冯梦龙的谜团,包括冯梦龙的家世之谜。

以往对冯梦龙家世的研究成果,主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冯梦龙的里籍

冯梦龙在《寿宁待志》卷下《官司》中称,自己是“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县人”,引起了学术界对其籍贯的争议。按照《辞海》的释义,“籍”的本意是“登记名册”,“贯”有“世代居住的地方”的意思。因此判断某个人是哪里人,应认“贯”而不认“籍”。对于冯梦龙自称是“吴县籍长洲县人”,可以理解为他把“籍”(如学籍之类)登记在吴县,但冯家是世代居住在“长洲县”的。如今,吴县、长洲县地名均已消失,辖区基本属于苏州市区,因此,冯梦龙的里籍可简单说成江苏苏州,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说他的里籍就是今天的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

2.冯梦龙的直系祖先名字

此前唯一找到的是明代前期的冯昌。清代道光《浒墅关志》载:“处士冯昌墓在高景山,永乐十九年(1421)葬。昌字世昌,‘靖难’兵起,隐居姑苏,为葑溪冯氏始祖。贡生其盛、知县梦龙、本朝翰林勖皆其后。”[7]由此可知,冯梦龙属于苏州葑溪冯氏,该支冯氏的始祖叫冯昌,字世昌,“靖难”兵起的时候隐居姑苏,去世后葬于苏州城西的高景山。因清代道光时期高景山归浒墅关管辖,所以道光《浒墅关志》收录了冯昌墓。文中提到的“靖难”是指明初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时间从建文元年(1399)持续至建文四年(1402)。从“靖难兵起”就“隐居姑苏”的记载看,冯昌迁居苏州的时间应该在公元1400年左右。从冯昌隐居苏州到冯梦龙出生,中间隔了170多年。按平均每代相隔25岁—30岁推算,两者之间大约隔了6—7代人,其间每代人的名字、职业、配偶姓氏,之前未见记载和考证。

二、新资料揭开冯氏父名母姓


上文提到的清朝翰林冯勖是冯梦龙侄曾孙,即冯梦龙哥哥冯梦桂的曾孙。[8]因此寻找冯勖的资料,可能是解开冯梦龙家世之谜的突破口。

在民国《吴县志》上,冯勖被作为孝义人物列传:

冯勖字方寅,父六,皆客闽中。勖与祖及母居,岁荒乏食,勖为塾师,得升斗奉养,与妻采荇以食。后耿精忠乱闽,父客死古田,道路阻绝,祖及母复相继殁,贫无以敛,勖仰天长号,遂徒步入京师。会征博学宏(鸿)词,以荐召试体仁阁,竟得第,授检讨,即请假归。入闽,寻父榇,时乱甫平,暴骸如莽。父榇寄破寺中,寺僧皆前死,遗榇纵横,未得其处。勖伏地痛哭。忽有老人告曰,墙西有半寸钉者是。谛视,题识宛然,遂扶以归。[9]

其余各种文献,对冯勖的介绍跟上文大致相仿,均无法解开冯梦龙的家世之谜。

2021年7月,笔者在玉林师范学院院长王卓华教授的帮助下,从国家图书馆所藏抄本《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姓氏录》(封面文字作《康熙十八年鸿博姓氏录》)[10]中找到了冯勖的履历。已故古籍版本学家顾廷龙在《〈清代硃卷集成〉序》中说,考生履历“先登本人姓名、字号、排行、出生年月、籍贯等……次载本族谱系,最简也须明列祖妣三代,此乃应考规定。而其详者,上自始祖,下至子女,旁及同族尊长、兄弟侄辈以及母系、妻系,无不载入。凡有科名、官阶、封典、著作等,一一注于名下,以显扬门庭之昌盛”。[11]潘光旦、费孝通《科举与社会流动》一文也提出,“朱(硃)卷的履历分为谱系和师承两部分,‘谱系包括作者的亲属源流,师承包括作者的学业源流’。”[12]可见,履历的部分内容颇类似于家谱,是权威而翔实的家传史料。而《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姓氏录》中冯勖的履历则为我们“破译”了冯梦龙父亲的名字、母亲的姓氏等“密码”。

1.父亲姓名叫冯曙

冯勖(原件作“勗”,“勗”为“勖”的异体字)的履历从冯勖的高祖父记起,按辈分排列,一直记至冯勖的子侄辈,共罗列了六代人的名、姓,包括31名男性的名字,以及冯勖高祖母、曾祖母、祖母、母亲、妻子等6位女性的姓氏。其中,冯勖的高祖父叫冯曙,曾祖父叫冯梦桂,曾叔祖中有冯梦龙。

该履历中有冯勖“字方寅”“苏州府长洲县民籍”、冯梦龙“历任福建寿宁县知县”等记录,这就排除了它是其他同名同姓冯勖的履历的可能。

高祖父是曾祖父的父亲,因此可以判断,冯梦龙的父亲就是冯曙。

2.母亲娘家可能姓张

高洪钧此前认为,冯梦龙的母亲姓查,在明末文人董斯张的诗集《静啸斋存草》卷四《留箧稿》里有首《冯母查硕人挽歌》。“因为整个诗集中提到冯姓者,就只冯梦桂(字若木)、冯梦龙(字犹龙,一字子犹)兄弟俩,而在董斯张的生平交往中,也不曾见有其他姓冯的。所以这‘冯母’,当是指冯氏兄弟之母。冯母姓查,我们便由此得知了。”[13]

但我国冯姓人数众多,仅凭上面的论据就认定冯梦龙的母亲姓查,是不充分的。况且,“董斯张的生平交往也不曾见其他姓冯的”之说也不正确,同为董斯张作品的《静啸斋遗文·题忞公诗》,就提到了檇李(今浙江嘉兴)人冯开之,还说“犹记冯先生语曰”。[14]可见董斯张与他有交往。换句话说,董斯张还认识其他地方的冯姓人士。

而在《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姓氏录》冯勖履历中,冯勖的高祖母姓张。因履历未见冯勖高祖父冯曙有其他配偶,冯梦龙兄弟名字前也没有写“嫡”“胞”之类,因此基本可以断定,冯曙并未娶续弦和纳妾,故冯勖的高祖母张氏应该就是冯梦龙的母亲。

6d709bba-4f28-4c09-b54e-e5235e4f216d.jpg

国家图书馆《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姓氏录》中的冯勖履历

董斯张《静啸斋存草》卷十有一首《为若木寿其母张令人七十》诗,而冯梦龙哥哥冯梦桂字若木,诗中若木的母亲又姓张,所以这首寿诗很有可能是为冯梦龙之母所写的。当时人均寿命较短,七十岁属于“古稀”,如果这首诗可以确定是为冯梦龙母亲所写的,可以说明冯梦龙的母亲比较长寿。不过,董斯张《静啸斋存草》中还多次出现一个叫“杨若木”的人,“杨若木”到底是何许人士,他的母亲是否也姓张,因资料有限,目前尚未考证清楚;或许,董斯张认识的人中还有其他“若木”,这一点也很难确定。所以,《为若木寿其母张令人七十》中的“张令人”到底是不是指冯梦龙的母亲张氏,还只能作为一种推测而不能作为结论。

3.家族当时很兴旺

苏州葑溪冯氏一度被认为人丁不繁, “‘三冯’身后又均子系不繁,后辈乏嗣。”[15]2其实,根据冯勖履历可以发现,至少在明末清初,葑溪冯氏人丁还是很兴旺的,尤其是冯梦桂这一房。其中冯勖父辈有兄弟8人,冯勖一辈又有兄弟11人。因他们的名字前未写“从”“堂”字样,一般来说,他们应该是亲兄弟,当然也不排除冯勖为表示亲切而省却“从”“堂”字样,就像他《漫吟稿序》中称冯梦龙之孙端虚为“予叔”[16]那样。但就家族而言,不管是亲兄弟还是堂兄弟,这样的规模已经不小了。再加上没有载入的宗族成员(原文为“宗族不载”),葑溪冯氏当时应该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家族。

现根据冯勖履历,排定葑溪冯氏部分后裔表(见左)。因暂时无法弄清冯其盛、冯曙是冯昌的第几代子孙,下表将他俩标为葑溪冯氏第N世,其余子孙的辈分用“N+”的方式表述(N+3世起仅录冯勖嫡叔、胞弟、儿子名字)。

葑溪冯氏部分后裔表

55a6b34a-7339-44c2-955f-9f0a1fe71090.jpg

4.兄弟可能有四人

以往的研究资料,如杨晓东《冯梦龙研究资料汇编》认为,冯梦龙兄弟共三人,均为有影响的文人,被合称为“吴下三冯”。[15]其中长兄冯梦桂,字若木,号丹棻,能诗善画,徐沁的画史著作《明画录》中简要提到了他;冯梦龙为老二;幼弟冯梦熊,字非熊,自号杜陵居士,别名师之,太学生,擅长诗文,佚名所编的《苏州诗钞》中有他的小传。[15]2

但从冯勖履历看,冯梦龙弟兄应该是四人,只是老四梦麟不以文学著称,而是一名“儒医”,这或许是他没能跟三个哥哥相提并论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冯梦麟是冯梦龙堂兄弟、冯勖故意省却“从”“堂”字样的可能。

5.儿子可能是嗣子

冯梦龙曾被推定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杨晓东《冯梦龙研究资料汇编》指出,冯梦龙的儿子叫冯焴,字赞明;孙子叫端虚。[15]2这一推论主要根据冯勖所作的《漫吟稿序》,冯端虚未娶而夭,未婚妻丁氏后来归养于冯勖家。“按古制,如若冯梦龙还有其他子嗣的话,端虚之未婚妻丁氏寡后一般是不可能归养到冯梦桂后代家中的。”[15]2从此次找到的冯勖履历看,冯焴是冯勖的“叔祖”而非“从”“堂”叔祖,那就很可能是冯梦桂的儿子,后来才过继给了冯梦龙。如果真是这样,冯端虚和冯勖的实际血缘关系就比原先的说法近了一代。

三、家庭出身或为儒医


冯梦龙的家庭出身,之前专家学者的提法大多是“书香人家”之类。比如陆树仑就认为“他的家庭应该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书香门第,所谓‘理学名家’”。[17]

笔者根据冯勖履历认为,冯梦龙家族中男性大多为两种身份,一种是读书人(儒),另一种是从医者(儒医因为是儒生之行医者,重点在行医,亦归入此类)。其中读书人有20人,占所列男性人数的64.5%,他们分别是:第N世冯曙(廪生);第N+1世冯梦桂(庠生)、冯梦龙(贡元,即贡生)、冯梦熊(庠生);第N+2世冯煊(儒学教授)、冯焴(庠生);第N+3世冯谦吉(庠生)、冯诺(庠生);第N+4世冯勖(翰林)、冯铭勖(太学生),冯晁、冯星、冯昰、冯景、冯晃、冯旻、冯昱、冯昊(俱业儒);第N+5世冯兆陞、冯兆纯(俱业儒);从医者有4人,占所列男性人数的12.9%,他们分别是:第N世冯其盛(贡生,精医理);第N+1世冯梦麟(儒医);第N+2世冯爟(太医院官);第N+3世冯恒吉(儒医)。

第N世冯其盛(字躬甫,号安予)编撰的《幼科辑粹大成》[18]序文也透露了冯家的职业。比如明代状元申时行所作的序说“余友冯躬甫……自以家世名医”;文人徐显卿所作的序说“冯氏世业专幼科”;另一位文人张凤翼则在序文中说“吾友冯君躬甫,家世业医,吴中号称幼科专门”。申时行、徐显卿、张凤翼都是苏州人,对冯家情况应该是了解的。可见,葑溪冯氏世代从事医学工作。《幼科辑粹大成》现存的五卷中,每卷开头还有“吴门安予冯其盛躬甫纂辑,弟熙东冯曙升甫校正”等字样(按,“熙东冯曙升甫”意思是冯曙字升甫,号熙东),由此可以判断,冯梦龙的父亲冯曙也是懂医的,至少是懂点医学的,否则是很难校正医书的。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冯梦龙祖上是医生,很可能祖父一代还在行医,只是父亲冯曙转向了读书,成为一名与医学有接触的“廪生”。从冯梦龙的作品看,冯梦龙对医药也十分熟悉。比如在他编辑点评的时曲小调集《挂枝儿》“想部”中,有题为《药名》的三首小曲,里面就提到了众多中药。以第二、三首为例: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因此黄连心苦苦里为伊担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的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19]

诗中嵌入的十四味中药,分别是: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破故纸。在这首小曲的下面,冯梦龙还点评说,自己曾以《四书》句配药名为令,多年以后虽然忘记了许多,但仍记得其中的23句及对应的药名,如“三宿而出昼夜”是“王不留行”,“管仲不死”是“独活”,“曾皙死”是“苦参” 等。由此可见,冯梦龙对中药的熟悉,应该源于家族的影响。

结合冯梦龙父亲、祖上的从业情况,以及冯梦龙及其父亲依然熟悉中药来看,冯梦龙的家庭出身简单归结为“书香人家”是不全面的,应该归结为地位高于普通医生的“儒医之家”。

四、履历之外的葑溪冯氏资料


冯勖履历提供的人名,也为研究葑溪冯氏其他人物提供了可能。

比如冯其盛。根据《袁中郎尺牍》收录的《冯秀才其盛》诗,可以确认冯其盛的医术很高明。这首诗为明代后期文学家、曾任吴县县令的袁宏道(1568—1610)所撰,内容如下:

割尘网,升仙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尘沙第一佳趣。夫鹦鹉不爱金龙而爱陇山者,桎其体也:雕鸠之鸟,不死于荒榛野草而死于稻粱者,违其性也。异类犹知自适,何以人而桎梏于衣冠,豢养于禄食邪?则亦可嗤之甚矣。

一病几死,幸尔瓦全,未死之身,皆鬼狱之余,此而不知求退,何以曰人?病中屡辱垂念,忽承大士之赐,甚隆素怀,走欲言之久矣。谢不尽。[20]

通过此诗可知,袁宏道曾生了一场病,几乎丧命,幸亏得到冯其盛救助而生还。上文引用的《幼科辑粹大成》序提到,冯家以专看幼科(儿科)闻名,但冯其盛却救活了袁宏道这个成年人,足以证明他聪明睿智、医术全面。

此外,在苏州葑门彭氏家族(即祖孙状元彭定求、彭启丰家族)的《彭氏宗谱》中,还有明代彭汝让的女儿嫁给冯梦麟的记录。[21]V2-6谱中未写清这个冯梦麟的字号、居住地,也未载彭汝让生卒年。根据彭汝让生母顾氏生于嘉靖己丑(1529)、卒于嘉靖壬子(1552)推测[21]V4-32,彭汝让生年当在1550年左右。他的女儿可能生于1580年左右,所嫁之人生年当差不多。已知冯梦龙生于1574年,那么,四弟冯梦麟生于1580年前后的可能性很大。彭氏和冯氏又都住在葑门一带,所以彭汝让女儿所嫁的冯梦麟,很可能和冯梦龙弟弟冯梦麟是同一个人。

在苏州图书馆所藏的《国朝三邑诸生谱》中,还有关于冯诺为清顺治七年(1650)长洲县诸生的记录。[22]由于冯勖履历中提到的葑溪冯氏第N+3世冯诺也是长洲人,也是庠生,生活年代也大致在明末清初,因此,这两个冯诺也可能是同一个人。

五、结 语


通过分析冯勖履历,得知了冯梦龙父亲的名字、母亲的姓氏,冯梦龙的家庭出身、兄弟数量、子嗣情况也有了新的推测。但因为这一履历比较简略,没有写冯氏的家庭住址,人物也大多只记了名而未记字、号,如果其他文献上写葑溪冯氏人物的字或号,履历就很难与之一一对应起来……所以,葑溪冯氏的许多谜团,依然有待破解,比如:葑溪冯氏始祖冯昌为何要隐居苏州?冯梦龙别号中的“陇西君”、弟弟冯梦熊的别号“杜陵居士”,跟冯家的祖籍地是否有关联?冯昌的隐居地在葑溪哪条街巷?冯梦龙到底是冯昌的第几代后裔?冯家从哪一代开始行医?冯梦龙的母亲是否出身名门?冯梦龙有没有姐妹?夫人姓什么?冯梦龙题写《曲律·序》的地方——葑溪之不改乐庵在哪里?冯梦龙伯父冯其盛搭救了袁宏道,他弟弟袁中道为何还要和冯梦龙心仪的侯慧卿密切来往,并导致侯慧卿离冯梦龙而去的?葑溪冯氏还出了哪些人物?后人有没有传承到今天的?等等。

福建学术界提出了要解开冯梦龙一生留下的16个未解之谜,其中上面未提到的谜团还有“科举之谜”“青楼之谜”“采风之谜”“转折之谜”“社友之谜”“投身出版之谜”等。[23]

总之,关于冯梦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未来依然任重道远。相信随着冯勖履历中葑溪冯氏人物名单的公布、各地图书馆古籍的“活起来”和各种研究的深入,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记载被发现,与冯梦龙相关的谜团终将一一解开。

〔作者简介:施晓平,江苏苏州人,曾任《苏州日报》首席记者,主任记者职称。现供职于苏州市吴中区文联,系苏州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吴中区政协文化文史委副主任(兼)。〕


参考文献

[1]苏成爱.毛泽东所评大字本《智囊》的来历[E/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05-16.

[2]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N].人民日报,2016-10-14(01).

[3]习近平引用的从政箴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4-04(05).

[4]习近平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上的讲话[E/OL].新华网,2015-09-08.

[5]曹允源,等.民国吴县志:卷六十六上 列传三[M].民国22年锓版.

[6]高洪钧.冯梦龙集笺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348.

[7]凌寿祺.浒墅关志:卷之十三 冢墓[M].清道光刻本.

[8]叶瑞宝,金炬.冯梦龙后裔考[M]//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档案局,政协苏州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室.苏州史志资料选辑第15辑.

[9]曹允源,等.民国吴县志:卷七十下 列传孝义二[M].民国22年锓版.

[10]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姓氏录[E/OL].国图“读者云门户”网.

[11]顾廷龙.清代硃卷集成:序[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1-2.

[12]马镛.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34.

[13]高洪钧.冯梦龙集笺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300.

[14]董斯张.静啸斋遗文:卷一[E/OL].影印古籍资料网.

[15]杨晓东.冯梦龙研究资料汇编[M].扬州:广陵书社,2007:2.

[16]丁有铭.丁氏宗谱:卷二十 著述考[M].苏州图书馆藏光绪刻本.

[17]陆树仑.冯梦龙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9-10.

[18]冯其盛.幼科辑粹大成[M].上海:学苑出版社,2014.

[19]冯梦龙.药名[M]//挂枝儿:“想部”.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38-39.

[20]冯秀才其盛[M]//范桥,张明高.袁中郎尺牍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230-231.

[21]彭慰高,彭祖贤.彭氏宗谱[M].苏州图书馆藏光绪九年刻本.

[22]国朝三邑诸生谱:卷一[M].苏州图书馆藏光绪丙午刻本.

[23]王凌.冯梦龙研究的“1316”工程期待新突破[N].苏州日报,2019-06-04( 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