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扬州历代名人的退隐归田

2022-05-06    曾学文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田园之恋与桑梓之情是永恒不变的。虽然自少寒窗苦读,为的是科举中式,金榜题名,然后出仕居官,出人头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不论官职多高,地位多显,因种种原因,主动、被动辞官归隐者亦不在少数。或遭遇不公,不愿屈服;或理想黯淡,心情郁闷;或仕途不顺,升迁无望;亦有看破红尘,兴趣转移;或者丁忧守制,不复出仕,等等。有的是致仕荣休,有的是辞官乡居。当中既有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者,亦有人生失意、郁郁寡合者,更有许多宁静淡泊、怡然自乐者。东汉张衡《归田赋》描述的“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北宋司马光《归田诗》吟咏的“鸡黍延一迳,琴书乐一堂”,是古人向往的理想的归隐生活状态。

官员、文士退隐居家后,除了交结友朋、寄情山水、诗酒酬唱,许多人潜心学术、扶持文化、热心公益,有的被聘任书院山长,从事教育,培养人才,为家乡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也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著述,成为令人敬仰的乡贤。扬州历代名人中,所在多有。

钱新明 作

钱新明 作

明末乔可聘,官至监察御史,崇尚气节,被誉为“清正君子”。入清不仕,归居家乡,筑柘溪草堂,读书著述,究心性理之学。每逢水旱饥馑,必带头出粟赈济,乡民皆称颂之。其子乔莱,康熙时官翰林院侍读,因直言被构陷罢官。归家后筑纵棹园,与四方名士往来,赋诗饮酒为乐,成一方名胜。主修《宝应县志》,热心桑梓公益,建言筑子婴堤,启闭涵洞,募派夫役等,乡里多受其益。

清初吴绮,曾任湖州知府,以风力、风节、风趣,人称“三风太守”。因得罪上司被弹劾去职,转徙各地,晚年归居扬州。于江都宜陵购置田产,种植花木,名曰“种字林”。又于郡城北黄子湖筑别业,常与诗人唱和,不改风雅之本色。康熙时宝应状元王式丹,性淳厚,不事逢迎。居史馆十年,以正直得罪大吏,罢官归居扬州。筑室曰“鸿柯草堂”,闭门谢客,拥书自娱,积学工诗。以清正廉洁为则,常告诫其子“勉为清白吏,砥节守公”。程梦星,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丁内艰归,不复出。筑篠园,日与友朋酬唱,其园后改建为三贤祠。工诗善文,兼擅书画弹琴,主持扬州诗坛数十年,被推为一时风雅之宗。

仪征汪端光,曾官广西庆远、柳州等地知府。晚岁归居扬州,以才高识远,受聘掌教安定书院、乐仪书院,参与校勘《全唐文》。工诗擅书,常与诗友到桃花庵、梅花岭、平山堂等名胜雅集。高邮沈业富,官安徽太平府知府,升河东盐运使。以母亲年老,请求辞官归家奉养,竟不复出仕。家居十余年,热心公事,友睦邻里,乡亲皆称“沈公乃正人”。

道光十八年,阮元以75岁高龄致仕,归居扬州,安度晚年。于北湖老家筑堤围田,经营农事,暇日泛舟游瘦西湖,憩息于万柳堂,回真州看桃花,游览金山、焦山。每逢生日,至建隆寺等地素食“茶隐”,延续其一贯的清廉作风。辑刻大型典籍《文选楼丛书》。急公好义,遇水旱灾荒,倡导捐金助赈。阮元颇得养生之道,心情愉悦,适当运动,生活丰富充实,以86岁高寿仙逝。

秦恩复,中进士后曾在翰林院任职,不久丁忧家居,不复出仕。读书好古,家中藏书万卷,以读书、著书、刻书自娱,不问世事,竟然旧疾尽除。秦氏石研斋刻书,以精善著称,有“秦版”之目。晏端书,历官至浙江巡抚、署两广总督。致仕归里后,居扬州仁丰里。热心文教,于同治四年受聘担任梅花书院掌教,直至去世,其间评选《梅花书院课艺》一二三集,相继刊行,曾参与编纂(同治)《续纂扬州府志》。张丙炎,曾任广东廉州、肇庆知府。归居扬州琼花观巷之地官第,筑室名冰瓯馆。博雅好古,喜收藏,家藏金石图画书籍极多而精。好吟咏,工书法,好刻书,所刻《榕园丛书》有功于地方文献保存。优游林下者二十年,于乡里义举多捐资助成之。

安徽定远人方濬颐,同治、光绪时任两淮盐运使,创办淮南书局,振兴文教,修复名胜,政绩显著,历官至四川按察使。致仕后定居扬州,居室在湾子街东岳庙西,名曰梦园。著书立说,以文会友,著有《梦园琐记》《梦园书画录》等。喜欢下围棋,自称有诗癖、文癖、书画癖、弈癖。常与国手周鼎对弈,弈局随刻成书。

古人寿命有限,而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退休年龄偏大,不少官员因劳碌疾病“卒于官”。所以能中年辞官或者年老致仕,回归故乡,安度余生者,也算是一种幸运。如何使得自己的退隐生活更加精彩,更富有意义,上述扬州官员做出了榜样,给人启发。

作者单位:广陵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