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铁瓮城,东吴第一城

2023-01-13    张剑 马彦如

“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康熙皇帝所作《铁瓮城》一诗,一语道出了铁瓮城的雄奇险峻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自东汉末年修筑以来,铁瓮城一直是京口、润州以至镇江府的治所所在,是镇江文脉汇集地。据考古资料显示,三国东吴有三座城池,即镇江铁瓮城、南京石头城、湖北鄂州城。其中,铁瓮城建城最早、保存最完整,堪称东吴第一城,也是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历史坐标。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把治所从吴郡(今苏州)移到京城(今镇江),标志着孙氏集团告别相对富庶的吴地,正式北上西进,竞逐天下。他选中了北固山,在此修筑铁瓮城。“铁”形容其坚,“瓮”形容其固。

根据记载,铁瓮城位于北固山前峰(即南峰)上,此处高山绝壁,控扼长江,下临海口,更像是一座军事堡垒。南朝顾野王《舆地志》中概括为:“京城因山为垒,望海临江,缘江为境”。

“因山为垒”,即当年筑城时,利用北固山南峰逶迤的山势,在其纵横环绕、顶面海拔高度21—30 米之间的山丘中,稍将山体外侧改削成台阶状,然后依山加筑夯土,对部分需要改造、添加的地段,填实夯齐,形成与山一体的巍峨城垣。

“缘江为境”,是指城垣面临长江,以长江作护城河,形势险要,利攻利守,也利于观察瞭望,监控江北。据《南史》《元和郡县志》等记载,北固山在六朝乃至唐代,都是三面临江的半岛。不尽长江的滚滚波涛,1800年前曾日夜拍打着铁瓮城的墙垣。

为揭开铁瓮城等六朝古城之谜,自1991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将此列为国家文物考古重点项目之一。经考古确定,铁瓮城的范围为南北长约340米,东西宽约 220米,形似瓮状,城址面积有10多万平方米。宋人程大昌曾在《演繁露》里形象地写道,此城“雉堞缘岗,弯环回合……圆深之形,正如卓瓮”。瓮口,即在今鼓楼岗,两侧环鼓楼新村以及整个烈士陵园;瓮底座落在东吴路南侧,与北固山中峰、后峰遥相呼应。

古代筑城原来只是用土夯筑,汉末至六朝时期筑城开始采用砖砌护墙的方法,既提高防御能力,又能延长城垣的使用寿命。目前,铁瓮城考古已经在城垣西、北两处发现砖墙,包砌于夯土之外,这与《舆地志》记载:“(铁瓮城)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壁”相吻合。

砖城的流行绝非偶然,这是战争的需要和生产水平提高双重因素的产物。与铁瓮城几乎同时期的东汉首都洛阳的城墙仍然只是用土夯筑,而铁瓮城是较早出现砖包墙的城池,因而在古代筑城史上独领风骚。

2018年6月起,镇江博物馆对前期勘探中发现的西垣(南段)及疑似西门遗址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铁瓮城遗址西垣城墙、夯土遗迹及城墙下的散水、排水沟等重要遗迹,还发现有历代的道路、水井、灶、房屋、灰坑等遗迹。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六朝至清代的灰陶、釉陶、紫砂、瓷、石、骨、铜、铁、建筑构件等遗物。2013年5月,铁瓮城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瓮城遗址出土的瓦当

铁瓮城遗址出土的瓦当

铁瓮城遗址出土的“富贵”文字砖

铁瓮城遗址出土的“富贵”文字砖

经过考古工作者30多年的努力,对铁瓮城遗址的东、西、南、北城垣基本分布及城垣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确认了铁瓮城南门遗址位置和城垣、门墩及道路的修筑关系。铁瓮城遗址那些重见天日的断壁残垣,重现了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风云。

根据史料记载,刘备曾两次到铁瓮城拜会孙权。第一次是公元209年,刘备来求借荆州,周瑜知道后进谏孙权扣留刘备,但鲁肃力主联刘抗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得知刘备借得荆州的消息,曹操吃惊得把写字的笔都掉在了地上,由此可见,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确实是一招妙棋;第二次是公元210年,孙权将妹妹许配给刘备,刘备前来招亲。“甘露寺招亲”的故事虽然是演义,但招亲一事却是史实。

孙权治京前后虽然只有4年,却正是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时刻。孙氏以京城为政权中心,经略江东,奠定了以后东吴霸业的基石,尽管其时孙权尚未称王,但铁瓮城实际上已具备了王城的地位和格局。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