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2022-11-23    黄正平

市场活力来自企业,企业活力来自企业家,来自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时代的必需,其力量十分重要、不可或缺。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高度评价张謇等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同年11月12日,他在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时强调,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他说“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张謇以实业救国、实干兴邦树立了敢为人先、强毅力行的光辉榜样。实业救国实践探索中所体现出来的张謇企业家精神历史价值独特,对新时代我国工商界和企业家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一、张謇超越时代、堪为典范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是近现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风云人物之一,其“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以及在家乡南通的实践,对近代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造福桑梓的先贤、实业报国的典范、地方建设的楷模、近现代化的先驱。他创办以大生纺织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是近代民族工业的翘楚;他推动废灶兴垦,在黄海滩涂上推广植棉和棉种改良,推动了苏北沿海棉垦区的形成;他倡导“父教育、母实业”,创办了一批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南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他宣扬“科学为一切事业之母”,积极支持科学普及和技术应用;他号召并践行“地方自治”,对南通进行全方位经营,通过科学的区域规划,大规模的水利、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批新型社会公益事业的创设,使南通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小县邑转变成一座名闻遐迩的近代工商业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张謇以举办实业解决“失业无业之民”,以兴办教育解决“失教之民”,以开办慈善解决“失养之民”问题。

从20世纪2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一百年过去,张謇真正实现了他生前所说的“与草木同生”而“不与草木同腐”。张謇超越于时代、当然也局限于时代,然而他在举办现代企业、发展地方经济中体现出来的思想特征和行为特点值得称赞、值得后人继续学习。

张謇以一个旧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自觉,以舍我其谁、甘为牛马的气概和“舍身喂虎”的大无畏精神,果断抛弃旧文人、旧知识分子坐而论道的习气,登高一呼,敢为人先,起而行“实业救国”,由我来干“教育救国”,投身救国救民的艰辛探索,确信坎坷却勇于面对,明知艰险却排除万难,从一名读书的状元走上实业的道路,成就了他人生和地方的双重华丽转身。南通是张謇的故里,是张謇事业的成就地,更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孕育地。张謇虽有时代局限性,然而他客观上历史地给我们后代树立了企业家的可贵榜样:起而行之、敢为人先的兴国担当;强毅力行、甘为牛马的奋斗姿态;知己知彼、见贤思齐的国际视野;福泽百姓、公仆天下的社会责任。这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和内核。

张謇跨越时空,堪为企业家典范。处在新旧转换时代的张謇,他身上反映出来的企业家精神至今也没有过时,依然是新时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二、张謇精神文化对新时代的昭示和启发


(一)“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

张謇所处的是中华民族深刻觉醒的年代,强国富民成为一大批仁人志士探索、奋进的目标选择。觉醒在于主体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梁启超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战争一役始也。”[3]作为一代旧知识分子代表,张謇在甲午战争遭受惨败后毅然决然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敏锐地意识到实业、教育能够改变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旧社会。《易》曰:“穷则变。”“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面对《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资本可以堂而皇之进入中国办厂的被动窘境,他胸怀“实业救国”“棉铁主义”的远大抱负,敢于领风气之先,坚定地从“状元”这一士人身份转身投入家乡江苏南通的工农商诸业,直接推动我国早期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使南通成为我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其时的南通民智已启、民风已开,初具现代经济体系,工业实力和经济总量居全省前列,同时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仅用二十多年时间城乡面貌就发生明显变化,如此快速、高效的城市改造创新的成果,被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精心建设、苦心经营南通这座江北城市,体现了新旧转型时期张謇的敢为天下先的博大情怀。

afb853f8-ba40-4bd1-ab24-198a7ac20dc0.jpg

1894年,张謇投身实业,江宁画家单林受邀作《张季子荷锄图》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优秀的企业家是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的。爱国主义贯穿张謇一生。甲午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謇无疑是以实业救国最为勤勉而杰出的积极探索者和生动实践者。爱国不仅是贯穿张謇一生的主线,也是其全部实践活动的中心点和出发点,可以说爱国、爱国主义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进一步向张謇学习,把国家命运、国家利益放在优先位置,把民族富强、民族复兴置于崇高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业报国、实干兴邦,按照争创一流的目标,办好一流企业,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独力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

“科学发达时代,科学愈进步,则事业愈发展。”张謇认为,工业、农业为立国之本,深知欲振兴工农业,必须追踪欧美各国日新月异之科技发展。于是,引进现代机器设备,引进科学技术人才,引进欧美课程教学,为我所用,创新发展,拼命赶超。他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强毅力行,力求践行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他倡导用先进方式办学,在他影响和带领下共建成各级各类新式学校370多所,培养了一大批大、中、小学毕业生,使他们成为一代新知识分子和合格的劳动者。可以说创新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胡适为《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作序:“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中国最早的民营资本集团大生纺织企业集团、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国第一所民立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伶工学社、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全国第一个农垦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盲哑学校南通盲哑学校等,都是张謇所开创的全国之最,他还把绣织局经销店开到了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由此可见,他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多领域、全方位,也是深层次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张謇所处的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年代,旧理念、旧思想、旧制度、旧知识已经明显落后于世界潮流和先进国家,唯有变革才能图强、创新才能自主。变革年代,更需要大胆创新。张謇善于学习、勤于交流,积极出国考察,越来越深刻感受到要改变旧中国面貌,必须敢为人先,敢于抛弃旧有的传统思维,站在革新前列,开眼看世界,向先进学习。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家创新活动。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强不强,是最终衡量能否真正成为优秀企业家的最重要标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主体,企业家的活力和才能就体现在带头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上。创新能力强才能强基固本,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险、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进一步向张謇学习,继续更高地举起科技创新的旗帜,积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善于推动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三)“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格

自幼浸润于儒家经典的张謇,对于诚信的提倡并未局限、停留于个人道德范畴,而是将之与现代企业的信用联系起来。他以“忠信笃敬”解释信用,并对此作了具体解读:“忠则不贰,信则不欺,笃则不妄,敬则不偷。”从字面可以理解为:忠心无二,表里如一;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专心致志,踏实进取;爱岗敬业,积极有为。

现代经济说到底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张謇所处的是封建小农经济向现代法治、现代经济开始转变的时代,张謇深感不诚信就不足以支撑企业远行、不足以增进经济活力,特别是在办厂初期所遭受的种种不信任、不诚信,于是,他以封建士大夫的初步自觉带头推行诚信办厂经营、诚实做人做事,用自己坚守信用的实际行动影响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张謇提出“今欲巩固民国,非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不可”,而其时经济立法几乎空白,苦于没有法制保障,经济活动大受掣肘。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作为实业部主要负责人的张謇从亲身办厂实践中深感法律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即着手制订必要的经济法规。在担任北京中华民国政府农商总长期间,他亲手推动制定二十多部急需的法律法规,先后颁布施行了《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肇始了近代经济的法治转型,为工商业经营管理活动和合法权利提供了保护,也为解决商事诉讼明确了法律依据,也多少改变了崇本轻末、重农抑商的中国古老传统。诚信守法是张謇经商办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的重要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张謇在诚信缺失、法治缺乏的年代尚能清醒地认识到诚信和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带头践行,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进一步向张謇学习,做诚信的模范、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企业家应有的力量。

(四)“兼济天下苍生”的社会责任

张謇出生在南通乡村,从小参与农业生产,亲历田间耕作之事,熟知农业之艰难,对劳动人民的疾苦耳濡目染,加之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因此可以说与生俱来就具有民本思想。面对近代中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现实,作为儒商,一个经过一步步艰辛走向成功巅峰的民营企业家,张謇既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抒发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为民生福祉大声疾呼、慷慨陈词,也通过自己的实干苦干为改善民生作不懈努力。通过兴实业、办教育、广慈善等多种途径,从生活资源到文教卫体,从普通百姓到弱势群体,从城区市镇到海滨滩涂等全方位、多层面致力于民众生活的改善,体现了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作贡献、为政府担责任的思想,体现出企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儒家情怀。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既是市场主体,具有经济责任,同时也是社会主体,具有社会责任。张謇所处的是落后的封建年代,然而他尽心尽力,实现从封建士大夫的原点向新知识分子的转型。他认为,要做“众仆”,更要做为天下的“众仆”,为此要“甘为牛马”。他创办现代工业,盈利后大力资助现代教育文化事业,同时积极创办各类慈善事业,改良社会,力争尽快开启民智和民风,高度体现了他全心为民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体现了张謇企业家精神鲜明的民生特色。张謇自己在生前并没有多少积蓄,却筹集200多万资金支持教育事业、支撑慈善事业,彰显了他对社会对民众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时,中国资产阶级处在封建势力的重围之中,不仅地主反对,手工业者和农民也反对。相比之下,恐怕只有张謇的老乡不反对他。

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部分人应当承担更大、更广、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新时代新阶段,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进一步向张謇学习,带头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带动大家一起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成为为社会作贡献、令社会尊敬的能人志士。

(五)“洞明世界大势”的国际视野

只有洞明世界大势,才能竞会五洲文明。张謇在江苏省谘议局大会上表达了他一贯的主张:“不明世界大势,不能解决一国问题。”“一个人办一个县的事情,就要有一个省的眼光,办一个省的事情就要有全国的眼光,办一个国家的事情要有世界的眼光。”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具有全球视野,始终关注着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世界大势中寻找贫弱的中国、偏狭的南通可能的发展机遇,发现可以用来借鉴的理念和经验。

张謇所处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门被迫打开、门户城市被迫开放,然而,熟读四书五经的张謇深感只有开放才能进一步了解世界、更多地感知世界,才能学习别人、借鉴别国。于是,他力主请进来、走出去,把西方先进理念、技术、机器、人才等请进来,自己亲自走出去,还把工农商品、社会信息、城市形象输送出去,实现与世界的对接与结合。他虽然穿着长大褂,但已具有高度世界眼光。他直接感受、感知“欧风美雨”,出国参加博览会,到英文报纸做城市广告,邀请国际知名人士来通讲学,使封建县邑的南通迅速成为近代比较开放、比较先进的城市,充分体现了张謇企业家精神的高远和辽阔。

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已经使国内企业历史地、现实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企业家更应当具有深邃的国际眼光、宏阔的世界视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求,提出并明确了“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宏伟目标。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进一步向张謇学习,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勇敢地到国际市场大风大浪中锻炼能力、经受考验、挺立潮头,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三、新时代更需要发挥优秀企业家精神


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在工商界广泛践行的一种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和全社会的继承和弘扬,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我国工商界和企业家群体的生动反映和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之所以一直强调要激发、保护和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一是企业家既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又为民族创造精神财富,以创新勇气开创、形塑历史,以契约意识示范、规范社会,是值得尊敬的一个重要群体;二是既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又要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精神同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一起成为全社会共同敬仰的精神标杆;三是企业家既要有企业理想,还要有民族梦想,实现产业报国、行动爱国。企业家是一个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宝贵资源,企业家精神构成了我国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社会支柱和精神支撑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离不开且极需要积聚和挖掘企业家精神宝库。

从党和国家以及公众的视角,从新中国的“企业”,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企业家”,再到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从单位到个人,再到精神文化层面,我们可以从这一历史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脉络中看到,新中国初期毛泽东主席讲“张謇不能忘记”,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为张謇诞辰150周年题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到新时代习近平主席高度称赞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是不断递进和发展的。由此可见,从新中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新时代,随着对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张謇的认识也在随之进一步拓展,已经上升到“典范”“楷模”的高度,这是所处时代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正如历史学家章开沅所说,张謇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湮没,而只会更加光彩夺目,因为他是一位艰难跋涉、筚路蓝缕的开拓者。张謇也曾说过,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就能与草木同生而不与草木同腐。他给我们留下的是作为物质遗产的他所创办的企事业遗址遗存,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大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依然值得广为学习的张謇企业家精神。

从1895年到1913年的18年里,中国民族资本开设的厂矿共有549家。然而,只有在1895年筹议创办大生纱厂的张謇被中共党的历代领导人反复提及。就是因为他以进取精神,在“救亡图存”的率先而具体的实践探索中,致力“旧邦新造”,体现了一个封建时代儒生到近代企业家的转变。历史是相通的,可以在漫长的历史脉络中把握发展演进的逻辑。企业家,应当超越物质创造精神,而精神永远不灭。正因为企业家融入时代,顺应时代潮流,企业家精神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张謇,超越历史创造了标杆。这种由企业家生发的精神,由于与新时代有贯通性、互适性、启示性而具有了开创性意义和榜样性作用。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依然高度称赞和一致推崇这位非常了不起的先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謇作为近代以来“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在新时代新阶段依然是全社会、特别是工商界和企业家学习效仿的榜样、见贤思齐的楷模。学习张謇企业家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尤其需要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开拓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从张謇大情怀、大世界的企业家精神中汲取历史的养料、思想的力量,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他“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独力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格、“兼济天下苍生”的民生意识、“洞明世界大势”的国际视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更大、更好地发挥广大企业家的无穷力量。

时代不同了,但现代化的探索和推进还在不断继续,伟大复兴必将是中华民族接续奋斗的结果。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性带来诸多现实性启示,特别是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今天看来依然可谓表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扩大宣传。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弘扬跨越时代的张謇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和独特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的市场主体,办好企业、办一流企业是企业家首要的职责和社会责任。要使广大企业家胸怀“两个大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骄不躁,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再创新业,推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只有企业发展的高质量,才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同时,要鼓励广大企业家向张謇学习,进一步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共同富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伟大复兴目标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前行,广大企业家和工商界人士要发挥带头作用、榜样功能、主体力量,审时度势,敢于领先,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伟大精神财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生机勃勃的不竭动力。

*本文为202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的实践及经验研究”(批准号 20BDJ003)、2021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传承和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张謇式企业家的路径探析”(批准号21TZA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正平,南通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张謇城市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社科联“当代苏商企业家精神研究协同创新基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