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全国方志动态

着力突出三个属性 充分展现发展亮点——中国精品年鉴《吉林年鉴(2022)》推介

2023-03-14    

2023年3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第七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名单,《吉林年鉴(2022)》成功入选。这是《吉林年鉴》继2019卷、2020卷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质量评审中连续获评特等年鉴后,实现新的跨越。

《吉林年鉴》创刊于1986年,是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管,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办的省级地方综合年鉴,已连续出版36卷。《吉林年鉴(2022)》体现时代性,充分反映吉林省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突出地域性,充分体现吉林特色;坚持人民性,持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一、体现时代性,强化存史资料价值

吉林年鉴编纂委员会坚持把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特征这一要求贯穿于年鉴编纂全过程,切实加强对资料的广泛搜集、归类整理、甄别核实、编纂校对等基础性工作,忠实记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生动实践。

一是打造“黄金版块”。紧紧抓住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吉林省百年发展进程,以“追寻建党百年路,奋进吉林新征程”为主题,精选100余幅图片,设置“思想伟力”“经济发展”“农业巨变”“生态强省”“人民至上”5个分专题,通过图片回望过往百年奋斗路,见证吉林发展光辉历程。

二是展现新发展、新战略。全面记述吉林省启动创新型省份建设、“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全省聚焦发展“六新产业”和建设“四新设施”等新发展、新战略。比如,增设“汽车工业”“黑土地保护利用”“乡村振兴”等3个类目,新增“创新型省份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40余个分目。

三是创新记述视角。积极拓展资料宽度,设置10余个延伸阅读栏目;积极延展资料长度,设置多个比较近5年发展变化的表格;积极放大资料的视域,在“统计资料”中设置与全国其他省区比较的指标等。

二、突出地域性,充分发挥资政作用

一是体现吉林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记述吉林贯彻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和有效成果。将“黑土地保护利用”由分目提升为类目,下设综述、“梨树模式”推广、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黑土地保护科技创新、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黑土地保护利用活动等6个分目,生动翔实地记述黑土地保护利用情况。

二是弘扬传统文化,展示独特的吉林民俗风情。在“省情概览”中增加“地域文化”分目,设吉林地域文化的形成、吉林方言、节庆习俗、饮食习俗、冰雪文化、冬捕文化、采参习俗、木排文化等13个条目,阐释吉林地域文化起源、变迁、发展等,多角度呈现吉林省地域特征和文化特点,为建设旅游强省提供参考。

三是做足寒地冰雪经济文章。吉林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东北亚冰雪资源核心区,为充分展现其冰雪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冰雪产业”类目内容,记述好吉林推进“白雪换白银”,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在“旅游业”类目中设“冰雪旅游”分目,展现吉林省冰雪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额、接待总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首位的独特优势;在“体育”类目中专设“冰雪体育”分目,充分体现吉林省冰雪体育积极进取、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势头。

三、坚持人民性,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在《吉林年鉴》编纂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性,从“编鉴为用”实际出发,忠实记述吉林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第一要务,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发展目标,全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具体行动。

比如,在“教育”类目记述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比2020年增长5.11%,全省提供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覆盖率为100%,不仅落实落细“双减”政策,还实现家长、学生、支出三项同时减负的目标;在“社会生活”类目记述吉林省成为全国唯一同步建立养老、失业、工伤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的省份、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举措、在全国率先推出“文养结合”幸福养老模式等。

在“商贸服务业”类目新增“新兴服务业”分目,记述伴随社会分工细化和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服务业态,包括人力资源服务、资产评估、工业设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家政服务、拍卖业、会计服务等业态。为体现与时俱进反映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发展新动态,增加了夜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步行街改造提升等内容。

在“城市建设”类目注意收录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建设、公交车启用智能票箱收款、双阳区“全域公交”试点、网约车发展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内容;“乡村振兴”类目体现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村居民生活,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房建设、最美农村路创建、长春市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等内容,详述农村发展的点滴变化,留下乡情,记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