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焦裕禄在宿迁

2022-11-23    蔡兆银 曹 原

一、“焦裕禄在宿迁”的调查缘起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和周原的报告文学《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字里行间流淌着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配发《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此后焦裕禄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焦裕禄精神也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2011年6月22日,《新华日报》再推出专版《“我是你的儿子”喊出对人民的忠诚——从报告文学〈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探寻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延伸阅读”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引起了宿豫区委党史工委的注意。

焦裕禄曾在江苏扛两年长工

2011年5月15日,新华社在播发《“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焦裕禄》时,介绍了他的身世:“焦裕禄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1943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那么,焦裕禄在宿迁是如何度过“两年长工”生涯的?记者在兰考档案馆找到一份焦裕禄的亲笔“自述”——“1943年,我20岁,逃荒到宿迁县城东15里双茶棚村,在已早逃荒去的黄台村几家老百姓家住下……我给开饭铺姓张家担水,混几顿饭吃。半个月后,张介绍我到城东二里第二区园上村地主胡春荣家当雇工,住在地主一头是猪窝、一头是牛草的小棚里……”

“我在胡家当了2年雇工,第一年挣五斗粮食(每斗14斤),第二年挣一石五斗……”

“1945年六七月间,新四军北上,宿迁县解放了,人民政权建立了,工作人员不断召开会议,并听到我家乡也解放了。我们一伙逃荒去的几家一同回家了。我同老乡一同推小车回家了。”

1995年2月19日,焦裕禄传记作者找到胡春荣的儿子胡俊波了解情况,胡俊波证实,焦裕禄当年的“自述”属实。

记者通过宿迁民政部门了解到,当年“第二区园上村”,即今天的宿迁市宿城区项里社区。

焦裕禄传记作者曾找到“胡春荣”儿子胡俊波了解情况一事,在殷云岭和陈新著的《焦裕禄传》(1995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第65页有具体核查情况。

1995年2月19日,胡玉鹏采访了已59岁(虚岁)的胡俊波。胡俊波表述:“焦裕禄1941年下半年携妻子从山东到此地避难(原因不详)。大概是9月或10月的一天,他们推了一辆大车来我家借宿,后经相处,焦主动要求父亲胡泰荣(中农),在我家临时帮工,以维持生计。安妥后,焦接来其岳母在我家一同生活。其间焦裕禄妻子在我家生了一个女孩。焦家几口在我家生活一年多时间,与我们同吃同住一同劳动,无主仆之分,相处十分和睦,与邻里之间也很融洽。在他们四口回故乡时,我家卖掉家中唯一的一头牲口——毛驴(得19块大洋,有的说18块大洋)充作路费,并备足干粮,送他们启程返乡。基本情况就是这些。”

根据多年史志工作经验,我对上述报道中一些细节表示怀疑,如提到的“1941年”、焦裕禄打工地在“今天的宿迁市宿城区项里社区”等说法,感觉有误。当年焦裕禄在宿迁的真实情况如何?据2010年宿豫区革命遗址普查时顺河镇上报的资料,焦裕禄打长工的胡家应该在宿迁市宿豫区顺河镇雨露居委会(今豫新街道雨露社区)。由于镇里普查资料对焦裕禄在雨露打工的描述也不甚详细,缺了很多重要内容。为了核实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焦裕禄在宿迁的生活情况,宿豫区委党史工委多次深入调查走访当事人。

二、对宿迁当地知情人的多次调查采访


(一)2011年8月的第一次调查采访

2011年8月22日,我和陈茂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科级调研员)、曹原(区委党史工委科员)一行三人,在顺河镇党委组织委员杨宏宇和雨露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先扬引导下,来到雨露居委会13组,首先采访了“地主胡春荣”的亲侄子、与焦裕禄同年出生的胡程远。胡程远,1922年出生,退休前为宿迁县卓圩公社陆桥小学教师。

胡程远说:“当年我在陆桥小学教语文,不常在家。”胡程远家的房屋与其四爷家仅有一墙之隔。那时胡程远周六放学回家,周一起早返校。“一个周六下午,我回到家里,听说四爷家来了个姓焦的外乡人,个子挺高的,模样精干显老”“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叫他大焦”,在胡程远老人的记忆中,他和“大焦”打过几次照面。“说话不多,但人看得清楚,四方脸,高高的个子”。

胡老师说:“俺四爷不叫胡春荣,是胡泰荣。我父亲他们是‘泰’(胡家家谱简写为‘太’)字辈的。那时我父亲兄弟几个都已经分家了,俺四爷家分有三十多亩地。他家有八间房,三间主(北)屋,两间东屋,三间过道(南屋)。当年我四爷、四娘还有三个女儿,一共五口人。家里没有男丁,粗重的农活都是找人帮忙干的。”胡程远说:“之前的长工叫李景志(音)随家人去了南京,刚好大焦来了,就得了这个工作。”

通过胡程远老师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他四爷、四娘早都不在人世了。现在,女儿中老大也去世了,就剩老二、老三、老四(后续夫人所生)。他四爷还有一个继子叫胡俊波,1937年出生,2001年8月去世。胡俊波妻子叫张学美,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胡锡兰,二女儿叫胡森。

为了核实胡程远老师讲的话和进一步了解更多有关焦裕禄在胡家的信息,我们接着来到胡俊波家,采访了张学美和她的两个女儿。张学美1939年出生,她说:“俺嫁到胡家已是一九五几年了,焦裕禄在她家当长工也是听公公婆婆说的。”“焦他们一家住在南屋外牛草棚子里,家中女人多,不方便嘛。”

第二天,我们意犹未尽,追踪采访了胡泰荣的二女儿,已93高龄的胡俊玉。胡俊玉1918年出生,家住宿城区双庄镇魏井1组。胡俊玉老人讲:“焦裕禄是逃荒来到我娘家的,那时我已经出嫁了。时间太长了,我老了,有些都不记得了。就记得当时他一家三口来到我娘家,他口音跟我们不一样,俺大(即父亲,方言读‘答’音)说他是山东老汉。他走时俺大卖了头驴给他做盘缠。当时我娘家就在河东雨露,庄上种菜多,我们那以前叫‘园上’。”“园上又分前园、后园,我们家是前园。”

焦裕禄当年是怎么来宿迁的呢?据胡程远讲:这个我听他(焦裕禄)说过,他父亲参加抗日工作,有一次日本鬼子抓他父亲,他父亲躲在粪堆里逃过一劫,可最终还是因鬼子而死。后来焦裕禄在家乡日子过不下去,就推着大车逃荒来到此地,车上带些泥(酒)壶、泥瓶(盛酱醋用)、泥响吧(一种泥做的玩具,吹气会发出响声)等小玩意。农忙时下湖(宿迁人把种田叫“下湖”)干活,闲时就做点小生意。

5745ac4d-1df8-43bf-a7f3-c50265a21603.jpg

2018年5月9日,宿豫区革命遗址普查队在九龙花园小区焦裕禄广场采访申佩坤老人(左一)(兆 丰 摄)

据当地胡锡银等老人回忆,原来在雨露庵西边有个小集市,从县城东关口渡口坐船到运河东,一上岸过了太皇堤就是雨露庵,开了曹、马、郝三家客栈,专门接待南来北往的客商,人来人往。焦裕禄经常到雨露庵西边转悠,刚开始,焦只贩卖些针头线脑,还有土窑烧的瓦罐、茶壶、泥响吧等,后来干脆在胡泰荣家南边、雨露庵至大兴大路北旁摆了个杂货摊。

焦裕禄曾自述:“1943年逃荒到宿迁县城东十五里双茶棚村,在已早逃荒去的黄台村几家老百姓家住下,岳母的婆婆出去要饭,岳母给一家开饭铺姓张的人家烧锅做饭,我女人纺花,我与张家担水混几顿饭吃。”(《焦裕禄传》第64页)。但有一个细节在“自述”中没有:焦裕禄夫妇还带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据焦守云著《我的父亲焦裕禄》(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第33页记载:“因为没有良民证,父亲寸步难行……家乡实在待不下去了,父亲就带着妻子和儿子去了江苏宿迁逃荒。”

通过几天采访,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焦裕禄在宿迁打工确有其事。1943年秋,焦裕禄逃难来到宿迁,他先在县东15里一个叫双茶棚的地方为张家担水干了一段时间(焦裕禄自述是“半个月”),后经张介绍来到园上村胡泰荣家打长工,时间两年,直到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听说家乡也解放了,与同乡一起才离开宿迁。第二,焦裕禄当年打工的地点是宿迁县第二区园上,即2011年的宿豫区顺河镇雨露居委会13组,雨露居委会13组年龄稍长的人都知道或听说过焦裕禄曾在此地打长工。而不是“宿迁市宿城区项里社区”。第三,焦裕禄当年的雇主名为“胡泰荣”,而不是焦裕禄“自述”和《新华日报》中所说的“胡春荣”。这应该是手写体辨认错误引起的。胡泰荣家有土地三十多亩,家中无男丁,原来雇佣的长工离开了,此时正缺帮手。第四,焦裕禄一家在胡家劳动生活情况。焦裕禄一家当年吃住在胡家院外路旁的牛草棚里(这与焦裕禄“自述”相符),农忙时给胡家干活,农闲时做些小生意,焦裕禄在自述中说得很清楚。可能因为胡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此事牵连,在采访中他们一直强调焦裕禄在胡家打工期间没有受过罪,走的时候胡泰荣还卖了头毛驴给他做盘缠,对此我表示怀疑,真实情况应该是:焦裕禄出钱买了胡家一头毛驴,以便驮人驮东西。这在焦裕禄日记中也已得到证实。

(二)2018年第二次采访

2018年5月宿豫区开展革命遗址普查调查,我(注:蔡兆银,后同)发现位于大兴镇的“双茶棚”地名,原来属启宇村(现已改为双茶棚村),紧靠南北、东西两条大道交叉口,解放前是我们党的一个地下交通站。其中一家开饭铺兼茶馆的张姓人家与胡泰荣二女儿胡俊玉婆家(姓张)是本家,这样就与胡家沾上了亲戚关系,所以才有当年焦裕禄被介绍到胡家帮工的事。据村党支部书记讲:开茶馆的张家1946年后随大军(新四军)北撤,后到沈阳工作、定居了。

这次普查中,我们通过80岁的胡锡银还找到了胡泰荣的外孙、嫁到果园的大女儿胡俊兰之子——申佩坤。申佩坤,1936年出生,申退休前做过县级宿迁市图书馆(博物馆)馆长,5岁起就在他姥爷(外公)家生活。他说:“我母亲叫胡俊兰。1943年左右山东来了个小侉子,带着他的小脚女人,推着大车,在俺姥爷家干了两年活。”“我的大舅,也就是胡俊波,随母改嫁来到俺姥爷家,他比我还小1岁。他家户口簿拿给我看过,1949年后姥爷家定为富裕中农成分。胡俊波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干过,回来后还当过生产队长。”申佩坤还陪我们找到了当年胡家宅基地位置,就在现在宿豫区豫新街道雨露社区九龙花园小区内。群众形象地称这里为“焦裕禄小区”。

(三)2022年8月的补充调查

2022年6月17日,我接到区委组织部高萌电话,称中央组织部《共产党员》电视栏目组为制作纪录片《此水此山此地——寻根焦裕禄精神》要采访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宿迁生活两年对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有什么影响?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和进一步挖掘史料的冲动。就在这次接受采访不久,6月29日又接到高萌转来的中央党校报刊社陈思等人的采访提纲。迫使我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边补充采访、边查阅史料、边进一步思考。

2022年8月16日下午,我采访家住宿豫区小香港小区的胡锡银。胡锡银介绍:“俺老爹是二房叫胡泰平,长房胡泰源,三房胡泰昌,四房胡泰荣,五房胡泰恒。”“胡俊波是后续夫人带来的,比我大两岁。上过小学,字写得好,当过雨露13队队长,后来不干了,在大队写写画画。胡俊波母亲跟俺四爹生一个女儿,俺叫四姑——胡俊华,婆家住宿迁闸东。”

8月17日下午,我电话采访胡俊华,她说:“我是1944年12月15日出生,初中毕业,16岁时父亲胡泰荣去世。1961年出嫁到闸东1队,俺哥(胡俊波)65岁走了。”“二姐嫁到古城西八大家,姓张,后搬到双庄魏井的。”

2022年8月16日下午,在雨露社区服务大厅遇到曾任支部副书记的李厚平,他也比较关注焦裕禄。他是土生土长的雨露人,跟胡泰荣家住在同一排。他说:“焦裕禄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俺父亲李元太回忆,农闲时候傍晚或阴雨天不能出工干活时,庄东头焦裕禄住处会传来二胡声。”

三、焦裕禄为什么会逃难到宿迁?


殷云岭和陈新当年从新华社记者周原手中得到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字材料,这就是焦裕禄亲笔撰写的“个人自传”,长达近万字,纸已经发黄,十分松脆,近乎一碰即破,结尾部分虽有破损半页的缺憾,但“自传”从头至尾,笔迹清晰,字字有力,叙述真切,实实在在,令人确信无疑。在《焦裕禄传》第56页记载了一段焦裕禄的亲笔自传:

……为了出路也顾不得家庭了,便与叔家弟弟焦裕祯商量,共同跟他(对门邻居窦安庆)到交庄(在北固山村南面二十五里)当汉奸(一个刚成立的汉奸队伍)兵了,到了交庄被分配到尚庄第四连当兵,到尚庄一看,只有三十余人几根破枪,大部分是刚去的新兵,每天每人分两个糠窝窝头,吃不饱还不叫出门,便对(这)正规军怀疑了。这里离八路游击队较近,夜里山上不断放枪,黑白害怕,夜里睡不着觉,也想到母亲爱人,还有一个小孩没啥吃,想立即跑回又不敢,过了三四天,见到他们抓去一老百姓,以通八路为名,在院内吊打,我看到又害怕又伤心,才真正认识他们不是什么正规军,和其他汉奸一样,这时个人虽没什么阶级觉悟,但见到他们打人,同时也想到我受了汉奸鬼子那么多迫害,差点死了,再当汉奸,良心实在不忍,回家全家饿死在一起,也不干汉奸,也不出门了。第四天夜里快天亮时,假装小便跳墙跑回了家。白天汉奸便去抓,家里人都跑了,我跑上了西山,不敢回家,便同爱人孩子跑到郭庄村岳母家住了几天,才与岳母及岳母的婆母及黄台村几家老百姓一同逃荒到江苏省了。

840fb62b-da55-4ef1-8de3-713c5ae3d4fc.jpg

1955年12月,焦裕禄《干部历史自传》

此段自传不仅如实记录了他险些上了贼船的“参加伪军”的经过,更真实地写下了他痛苦彷徨的思想活动过程。我们可以推断,假如焦裕禄出逃后躲藏在家中,肯定会被汉奸捉回去再当伪军。正是由于焦裕禄能辨真伪、能知善恶,才迫不得已远逃,躲过一场人生灾难。所以,焦裕禄到宿迁,是逃荒更是逃难。也正是这段隐情,焦裕禄到宿迁后不肯说出真实原因。

至于走的是哪条路线,通过查百度地图,现在淄博市博山区距宿迁市宿豫区近340公里远,驾车要4个多小时。1943年,交通极不发达,宿迁又不通火车。焦裕禄是因为不愿当伪军而逃离家乡的,而且还带着老人、孩子,推车走显然太慢,如何才能逃得远、逃得快,才不会被抓回去?《焦裕禄传》第58—61页载:

据焦裕禄的侄子焦守忠讲述:他的叔婶逃离了博山……到江苏宿迁县,需在徐州火车站下车,然后转道跋涉……他连同几个岳母的亲邻,一同步出兵荒马乱的徐州城,一路号啕、一路乞讨地向着东南方向走去。正是阴历的八月,大豆、玉米、地瓜都在收成之季节,每一粒捡拾来的粮食入口、入怀,都给以他们生的希望……在逃出博山之前,他只听说徐州东南的地面广、人烟稀,凭一身的力气,凭艰辛的努力与经验,自认为能够活下去……

徐州的东南,正是宿迁。

我们推断:焦裕禄是推车步行出来的,途中搭乘火车到了徐州,然后推车步行来到宿迁。在徐州火车站,因人山人海,十分拥挤,儿子小“来喜”不幸夭折,这成为焦裕禄心中永远不愿提起的痛。

焦裕禄有六个子女,老大(实际排行老二)焦守凤就是在宿迁“园上”出生的。

四、宿迁是焦裕禄革命人生的起点


1943—1945年,焦裕禄流寓宿迁两年,劳动、生活在宿迁县运河以东二里第二区园上村富农胡泰荣家,帮助胡家种(菜)园。园上村与宿迁县城隔(运)河相望,地处国、共、日伪三方面势力拉锯地带。白天日伪、国民党下乡“扫荡”,催粮要钱、牵猪赶羊;夜晚共产党秘密集会、发动群众、打击日伪。

1944年,全国敌后抗战局面进一步好转。这年春,淮海和淮北根据地发起春季攻势,根据地中心区进一步巩固,边沿区进一步扩大。据宿迁党史资料记载,1944年至1945年8月,宿迁县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姊妹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基本形成县、区、乡、村四级组织网络,参加人数占根据地总人口一半以上。

在园上不远处,分别有两个日伪军据点——文昌阁和雨露庵。表面看,这里是日伪军统治的重点区域。但是,中共领导的地下抗日活动和游击斗争已经在这里秘密进行,老百姓明里暗里都在期盼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到了1945年上半年,焦裕禄亲身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取得的胜利。3月15日夜,宿迁县警卫团拔除了日伪军雨露庵据点,击毙日军9名、伪军6名,并俘虏日军上士1名、伪军50余名。4月,宿迁县陆集区罗桥、惠民两乡民兵,连续袭扰日伪军文昌阁据点,活捉伪军2名,并成功策反15名伪军投诚。8月2日,宿迁警卫团在新四军主力配合下,一举攻克文昌阁据点,彻底铲除了焦裕禄所住这一带的日伪军势力。对焦裕禄来说,此时肯定已经亲身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坚定支持,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8日,宿城日伪军溃逃。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接管运(河)东,进行减租减息、反奸惩霸斗争,发动群众揭发控诉伪二区区长张少桐罪行,同时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保卫土地改革成果。

作为异乡人的焦裕禄,自然成为革命斗争的基本群众,也是共产党要争取的基本力量。当年,焦裕禄在各种势力比较中很自然地倾向于共产党,他“一只脚”已跨入共产党的大门。正如他自述中所说:“宿迁解放后,经常参加开会,才更明确认识了八路军共产党才是真为人民办事的,才真正相信共产党能胜利……”相信党的宣传,接受党的主张,打定主意要跟共产党走。

2018年5月,宿迁市宿豫区委党史工委组织革命遗址第二次普查调查时,我全程参加了这项活动,进一步了解到当年与焦裕禄关系要好的陈宜昌(参加革命以后改名陈杰,陈先扬的大伯父)、胡西田等人在宿迁第一次解放(1945年8月)不久都参加了革命、参加了新四军。

可以说,宿迁是焦裕禄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是其初心形成之地。

五、对“焦裕禄在宿迁”的宣传和纪念


在2011年第一次调查采访后不久,我们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成《焦裕禄在宿迁》一文发表在2011年第2期《宿迁历史文化研究》上,这是有关焦裕禄流寓宿迁历史的第一篇由党史部门挖掘的详细报道,也是之后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基本素材。如2012年10月27日《扬子晚报》刊登《档案穿越:焦裕禄逃难宿迁在地主家当雇工》,2012年12月27日《宿迁晚报》刊登《焦裕禄在宿迁的三年时光大伙都喊他“老焦”》,2014年5月10日《宿迁晚报》刊登《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系列报道——推着独轮车一路逃荒到宿迁,焦裕禄当了两年长工》,2014年5月23日《宿迁晚报》刊登《一个标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追寻焦裕禄的足迹”系列报道回望》。

74a86a81-885f-4aa1-8451-dd29c8a242db.jpg

焦裕禄文化广场(兆 丰 摄)

2011年后,我一直关注和跟进焦裕禄在宿迁的研究。宿豫党史部门也加大了对焦裕禄的宣传力度,焦裕禄的事迹纳入了党史“六进”工程(即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写入了《中共宿迁县历史》,载入了《宿迁市宿豫志》。同时,还加大对焦裕禄的研究力度,加强了同博山焦裕禄纪念馆、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的交流互动。

2018年5月起,宿豫党史部门倡导实施了共产党人良心工程——对革命遗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普查调查,为进行抢救性保护工作完善第一手资料。同年10月初形成方案上报区委,不久十二届区委二十九次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弘扬红色文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了建设焦裕禄纪念广场、复建胡家大院、开发党性教育资源等建议,如今部分得到了实施。双茶棚村和雨露社区在焦裕禄劳动生活的地方建了“初心广场”。

宿迁人民一直没有忘记当年的“大焦”,一直在怀念他,以他为榜样,以他为骄傲。

〔作者简介:蔡兆银,2001—2019年任宿迁市宿豫区(县)委党史工委、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现为宿迁市宿豫区政协四级调研员;曹原,宿迁洋河新区党工委委员,组宣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