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李万鹏:伏案补残卷,指尖“唤”百年

2022-09-20    苑青青 张浦励 费念渠

左手按住纸张下端,右手轻推条状面团,8月19日的南京博物院文保楼内,李万鹏正凝神静气“清洗”一张清朝顺治年间的殿试卷。随着面团在他手中来回移动,试卷上的灰尘、杂质被一一粘附,泛黄纸张上的工整字迹也愈加清晰。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6df895abaf674b6a960c24406f2cf1f1.jpg

28岁的李万鹏是一名书画修复师。2017年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他便进入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每日与千百年前的绢、帛、绫、纸“对话”,通过洗、揭、补、全赋予残卷新生,5年间,李万鹏修复了近50件(套)文物。

清顺治六年殿试卷 第二甲第二名黄日祚试卷(修复前)

清顺治六年殿试卷 第二甲第二名黄日祚试卷(修复前)

“殿试是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的最高规格,由皇帝亲自主持。这张殿试卷的主人叫黄日祚,是顺治六年的二甲第二名,也就是当年的全国第五名。”李万鹏介绍,通过研究殿试卷,既能了解官员的入仕理想,更能分析古人的选才智慧。古代科举试卷皆由贡院试卷阁保存,清末时期,这批百余份的科举试卷由故宫辗转至南京朝天宫,南京博物院文保所近期启动这一修复工程。经过600多年岁月侵蚀,试卷已有糟朽、粘连、缺损、晕色等病害。“粘连比较严重,光打开它我就用了近一个小时。”

粘连在一起的殿试卷

粘连在一起的殿试卷

书画类文物修复一般有洗、揭、补、全四大步骤,具体修复方案以每件文物的性状和病害程度来制定。依据“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修复师往往会先检测画芯材料,找寻材质与之最为相近的补料。李万鹏告诉新江苏记者,目前南京博物院文保所内共有上百种宣纸,但又因种类、颜色、厚薄、纤维、年代等原因,常用的仅有二十余种,修复师们找不到材质相近的补料时,只能对比寻找以前修复时留下来的旧料,取帘纹、老化程度、色泽等最接近的修复用纸处理后使用。“保留旧料是许多修复师的职业习惯,因为已经鲜少见到由古代工艺制成的宣纸。”

古代书画的清洗方式有干洗和湿洗方法,干洗指利用面团或高分子胶的粘性对字画上的杂质进行吸附,湿洗即用去离子水将字画上的水渍、污渍、泥渍等洗掉。如果只有小面积污染,只需局部洗刷,正所谓“浣淋伤水,亦妨神采,如稍明净,仍之为妙。”

修补是另一个如履薄冰的步骤。为让补料与缺口完美契合,刮口必不可少,而“度”的把握最为关键。“要刮得均匀,薄厚一致,不然不够平整,无法贴合。”李万鹏说,这一过程中,刀具的使用要十分小心,因为一旦出错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清初科举试卷长约420cm,宽约48cm,修复时,只能一段一段地完成。待3-4段全部修好再进行拼接。拼接时,李万鹏以直尺作挡板,轻蘸浓度适宜的浆糊点于两段试卷拼接处,手指轻按压紧浆糊,两段试卷便成功粘在了一起。为压实试卷镶缝处以及防止留有浆迹,他拿来一条绢条平铺缝隙上方,吸去正面溢糊。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f05dd862302842c6972b1dae2503a7bd.jpg

待完成拼接,在其上压重物静置30分钟后方能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压折。循着试卷原有的折痕,用竹制画起贴着直尺,划出一道粗细适宜的直线,再将两侧纸张对折,循环往复,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试卷册。“折好后可以看到,最终试卷中的红色骑缝章会合在一起,这算是清朝科举试卷的一种密封。”

《清绢本花鸟屏》(部分)修复前后对比

《清绢本花鸟屏》(部分)修复前后对比

从8月19日到9月1日,一份科举试卷的修复花费了李万鹏近半个月的时间。他坦言,自己早已习惯了这样漫长的过程,此前,他曾用半年时间修复了一张断裂严重的清代长卷。“文物修复不仅需要技术功底,更要能耐得住寂寞,因为修复文物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整体时间跨度会很长。”

回望自己的修复历程,李万鹏感慨,修复文物之时,自己也在被文物治愈着。“透过古人的诗书画卷,可以体会到他们的闲情雅致,让我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不再那么浮躁。”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苑青青/文 张浦励 费念渠/视频

作者单位:新江苏·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