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宋代宰相与宜兴

2022-08-17    闵全生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辅佐天子、总领百官的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不少朝代并没有将宰相作为正式官名,而是另设特定的官名。宋朝先后以同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及左、右丞相为宰相,又先后以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尚书左、右丞为“执政”,合称“宰执”。根据《宋史》中宰辅年表的记载,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恭帝德祐丙子年(1276)前后共316年,宰执合计377人,其中居相位者133人,位执政者244人。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期,宜兴因地近临安(杭州),加之山水清丽,历来是国家政要和文臣墨客的仰慕之地,不少名流在宜兴长住或终老。据《宋史》“宰相进拜加官罢免”“执政进拜加官罢免”记载,宋代与宜兴相关的宰相有14人。除宜兴籍蒋之奇、郭三益、周葵、蒋芾4人外,与宜兴有关系的客籍宰相还有贾昌朝、李纲、王渊、胡松年、岳飞、李若谷、周必大、袁说友、李曾伯、姚希得10人。

一、宜兴籍宰相

蒋之奇(1031—1104) 字颖叔,宜兴人,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四月蒋之奇自翰林学士、通议大夫、知制诰授同知枢密院事(执政)。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自正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升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1102)十月,自知枢密院事前右政议大夫,以观文殿学士出知杭州。蒋之奇长于理财,治漕运,以干练著称。当官为民,勤勤恳恳,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好事。例如,他担任福建转运判官时,各地推行免役法,搞得很乱,而他的工作做得很有条理,“民以为便”,升淮东转运副使。时值灾荒之年,逃荒者很多,之奇就招募这些人,以工代赈,在天长(今安徽省东北部邻接江苏省)、宿县一带兴修水利,“用工至百万,溉田九千顷,活民八万四千”。又如元丰六年(1083)他担任江、淮、荆、浙发运副使时,发送给京城的粮食比常年多620万石,赐服三品。他又请凿龟山左肘至洪泽的新河,使淮河分流,大大减少了水患,诏增二秩,任直龙图阁,升发运使。再如:在对辽关系上,他维护宋尊严,坚持原则,对无理行为严肃对待。他在担任河北转运使、瀛州知府时,辽使耶律迪死于出使宋途中,沿路地方官都卑躬屈节地为他拜祭,独有之奇“祭而不拜”,气节凛然。此时,西夏经常对宋骚扰,之奇洞察其心,加强守备,准备随时迎战来犯之敌,西夏人见势一直不敢来犯,确保了地区的安宁。蒋之奇逝世后封魏国公,谥号“文穆”,葬宜城沧浦。朝廷将显亲寺(在今宜兴市老干部大学院内)作为蒋之奇的功德院,并赐额“显亲追孝禅寺”(一作光孝禅寺)。1995年,省宜兴中学在此进行基建时,在原显亲寺内挖到宋代寺僧埋藏在地下的鎏金铜佛坐像、银座金佛像、银观音菩萨像、经卷、银幡等文物99件(组),钱币百余斤。显亲寺当时的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f9ac2eb0-1dca-471a-bb43-fff103e97de9.jpg

显亲寺出土的银龙和银座金佛

郭三益(?—1128) 宜兴人。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一月,郭三益自刑部尚书升为中大夫,授以同知枢密院事(执政),建炎二年九月卒于任上。朝廷将芳桥阳山西麓的显忠彰孝禅院赐额彰善寺,作为祭祀郭三益的佛寺。后毁于兵,明洪武初僧益谦重建,宣德九年(1434)僧法充再建。郭三益曾游览过南岳寺,并留下《题南岳寺》诗:“古木阴森梵帝家,寒泉一酌试新茶。官府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

周葵(1098—1174) 字立义,宜兴人,宋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孝宗即位,周葵自兵部侍郎兼侍讲升左太中大夫,授参知政事(执政)。隆兴二年(1164)七月兼代知枢密院事。同年闰十一月周葵免去参政,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后任泉州知州告老,加大学士致仕。周葵刚正不阿,直言敢谏,高宗时他先后授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上任仅两个月,就上书三十道奏章,其中二十条批评朝廷办事不当,直接指责宰相不任责。开始时,高宗很不满意,气得脸色都变了。听了周葵耐心的解释后,才转色叹服周葵的见解。当时朝廷内部在北伐问题上争论十分激烈。张浚等力主派兵北伐,收复失地。周葵连上三道奏章,认为时机未到,条件还不成熟,不能出征。高宗大怒,以“败坏大计”的罪责将周葵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未上任,赵鼎死,秦桧接任宰相。秦桧慑于周葵的声望,想拉拢利用周葵,扩展自己的势力,又将其调回京城,官复原职。不料,周葵并不如秦桧所愿,反而向皇上进言,希望皇上效法仁祖(宋仁宗)的英明,大臣效法杜衍(仁宗时的大臣)的清廉。接着又上疏“论国用、军政、士民三大弊”“改革科举制度”等。这样又得罪了居心叵测的秦桧,被逐出京城,到地方任职。周葵在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时,一年,洪水暴发,多处圩堤遭破坏,他带领官兵百姓合力抗洪,将120里的圩堤全部修好。其他州府的圩堤大都被洪水冲毁,受灾惨重,唯他所管辖的州县都是五谷丰登。接着周葵又下决心治理全城河道,命令每家出役一名,由官府供给饭食,他同军民一起参加浚河工程,使州城河道条条畅通,消除了水患。孝宗即位,金主完颜亮为部将完颜元宜等所杀。张浚认为时机已到,密告皇上:“敌失泗州,其惧罪者皆欲来归,愿遣军渡淮赴之,此恢复之机也。”周葵始终坚守“自治之说”立即上疏皇上,规劝皇上不要轻举妄动,孝宗没有釆纳,派遣李显忠、邵宏渊攻打灵璧、虹二县,结果败归,孝宗方思其言中肯正确。周葵在任职期间,虽与一些大臣政见不一,但他始终是从大局出发,他还建议皇上选贤任能,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孝宗夸赞他:“安得如卿直谅者。”凡是周葵推荐的人,孝宗都当作佳士加以录用。周葵于淳熙元年(1174)正月逝世,追赠正奉大夫。后以子升朝,累赠太傅,谥“惠简”,葬宜城梅林。清光绪五年(1879)邑绅士暨后裔请奏在周王庙后建周惠简祠,于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

蒋芾(1117—1188) 字子礼,宜兴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廷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八月,自中书舍人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代参知政事。十二月,升左中大夫,授参知政事(执政)。乾道四年二月,蒋芾授左正议大夫,兼右仆射兼枢密使(宰相)。七月蒋芾以丧母去位。蒋芾十分关注边防安全和军队建设,他奏请朝廷要重视边防工作,上奏:“要拔将才行伍(军队基层)间,记其姓名,一旦需要,可立即选用。”他的奏议均得朝廷采纳。他还针对国家军费开支太大的情况,上奏:“方今国库最费于养兵,艺祖(赵匡胤)取天下,不过十五万人。绍兴初,外有大敌,内有巨寇,军队也没有现在这样多,若暂停招兵一年半,待财政宽裕一点再招身强力壮的兵丁,不仅可以节约费用,而且又可使部队精干。”他经过多方调查,汇集众人意见,联系实际,反复思考后撰写了《筹边志》一书上奏朝廷,他的奏议为国家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蒋芾于淳熙十五年(1188)逝世,赐谥“荣敏”,葬家乡孙墓。

二、与宜兴有关的客籍宰相

贾昌朝(997—1065) 字子明,真定获鹿(今属河北)人。宋天禧初(1017)同进士出身。仁宗庆历三年(1043),贾昌朝由右谏议大夫、代御史中丞升参知政事(执政)。庆历四年九月授检校太傅兼工部侍郎、枢密使。庆历五年正月依前工部侍郎升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集贤殿大学士。皇祐、嘉祐年间先后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安国公兼郑州依前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兼尚书都省,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侍中、兼大名府、北京留守、许国公,枢密使、襄州观察使等职。英宗即位,授凤翔节度使,加左仆射、凤翔尹,进封魏国公等。治平二年(1065)卒,谥“文元”。天圣五年(1027)任宜兴知县事(即县长)。天圣六年在宜兴县城中心更筑历史悠久的长桥(蛟桥),为人称道,有“坐忆蛟桥此曰新”之句存世。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出生于无锡,祖籍福建邵武。其祖父在北宋至和年间,在无锡大李墅安家落户。政和二年(1112)进士,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李纲升兵部侍郎、不久又升尚书右丞。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李纲自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职事授正议大夫、兼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七月授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宰相)、御营使兼门下侍郎。李纲力主抗金,积极备战,遭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之流的极力反对和排挤。八月免去左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李纲少年时寓居宜兴,在善权寺读书,宣和元年(1119)京师大水,李纲以论水灾言辞激切被谪官,回宜兴寓居。建炎元年被免相后,再回宜兴。并留有《游南岳》《留题善权》等作品。李纲和唐代司空李蠙,宋代资政殿大学士李曾伯一样,少年时在善权寺读书,功成名就,使善权寺成为书生胜地,名扬天下。宜兴百姓为感激他们,在善卷洞给他们三人建造了三生堂。堂中柱联曰:“一姓转身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因缘”。绍兴八年(1138)还在从善乡(今鲸塘)为李纲建庆福庵,后遭兵毁。明万历十四年(1586)僧如恩、里人李金俭重建。绍兴十年(1140)正月,李纲逝世,年仅58岁。赠少师,赐谥“忠定”,葬善卷青龙山,后迁葬于福建省闽侯县大嘉山麓。李纲三子居宜兴,为宜兴杭坑、李塔李氏始祖。明弘治年间,李氏十三世孙学诚(李纲后裔)自晋陵迁宜兴市桥,成为市桥李氏始迁祖。

c7cac65d-b0cd-4771-970c-83c6c450c05a.jpg

显亲寺出土的文物银座金佛

王渊(1077—1129) 字几道,熙州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三月,王渊自向德军节度、御营使司都统制被授以兼都统制、签书枢密院事(执政)。不久,发生“明受之变”,王渊及内侍康履以下百余人被怨恨没有被重用的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等杀害。四月,高宗为王渊昭雪,追赠王渊开府仪同三司,累加少保。孝宗乾道六年(1170)谥号“襄愍”。据宜兴《琅琊王氏宗谱》记载:王渊平反后被朝廷赐葬于宜兴紫云罗汉山。并将位于王厦村(在今徐舍烟山山麓)的显德寺赐额“报国显德禅院”作为王渊的功德院。其子椿龄遂自临安(今杭州)迁居宜兴。后来,后裔逐步扩散迁居到和桥鸦鹭栖、高塍赋村、城东下余皮等地。报国显德禅院,元末废。明洪武十九年(1386)重建。清顺治八年(1651),祠丁与僧一如等重建观音大殿。清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有《泛舟显德寺逢友人同坐僧寮茶话春云怨词》:“春山六幅。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指点前村古寺,隔水经幡烟际矗。竟买蜻蜓,斜穿略彴,摇皱溪梢一痕玉,隐隐钟声,迢迢僧语,风亚半墙竹。遥青媚寺添幽独。意中人恰到,吟情倍足。小院松涛又将熟。笑向空王,十载尘襟一时尽沐。斜日归庄,落红成阵,依旧闲愁万斛。”抗日战争期间及后来,禅院先后曾为县立第四临时初级中学、烟林中学校舍。

胡松年(1087—1146) 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连云港赣榆)人。南宋髙宗绍兴四年(1134)七月,自左朝奉大夫授吏部尚书升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代参知政事(执政)。绍兴五年闰二月免去签书枢密院事。晚年以疾提举洞霄宫,后卜居宜兴言村(今宜城街道袁桥社区和兴佳苑)。他筑堂自娱匾曰“横山”,由孙觌(宋代晋陵人,官至户部尚书)题书“横山堂”。并赋诗曰:“波间指点见青红,雪脊嶒棱倚半空。幻出生绡三四幅,游人浑在画图中。苍云千里荫平宽,露叶风枝绕舍寒。莫遣先生赋归去,且令小吏报平安。”松年虽闲居乡间,但仍不忘朝廷之事,对“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屡有进言,帝皆嘉纳。胡松年鄙视秦桧,至死不与秦桧通一书信。深得世人赞誉。胡松年逝世后葬宜城梅林,后人舍宅为庵,称新塘庵。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岳飞自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授枢密副使(执政)。八月,免去枢密副使,依前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任万寿观使。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遭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年仅39岁。孝宗即位,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1179),谥“武穆”。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岳飞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三月应邀驻军宜兴张渚。在宜兴破群盗,战金兵,安定社会,造福人民,建康凯旋,在张渚桃溪园,意兴昂扬,抒发壮志雄图,并写下《题记》,后来经过充实、洗练,发展成了激发人们赤心报国、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爱国诗词——《满江红》。岳飞是深受百姓尊崇和爱戴的抗金民族英雄,宜兴先后在周王庙东庑设岳飞生祠,在周王庙西建岳忠武王庙祭祀。可惜该庙于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军飞机炸毁。岳飞在宜兴娶妻生子,三子岳霖落户宜兴周铁镇唐门村,繁衍生息,至今已890多年。今唐门村有岳飞衣冠冢及岳霖墓供人们瞻仰,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宜城有岳堤、岳亭、岳忠武王庙等遗址。20世纪70年代,城南河拓宽后,在原深溪桥址新建了规模宏大的岳堤大桥。21世纪初,宜兴市政府全面启动城南河景观改造工程,在旧址重建岳亭,在岳堤大桥南堍建岳飞铜像,岳飞的恩德永远铭记在宜兴人民的心间。

李若谷 字子渊,徐州丰县人,进士出身。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三月,李若谷自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并授参知政事(执政)。康定元年(1040)九月自参知政事以疾授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提举会灵观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景德二年(1005)李若谷以大理寺丞任宜兴知县事。在宜兴期间,他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对宜兴茶户的“茶税”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看到长桥(蛟桥)年久失修,就组织和动员大户捐款捐物,开工重修,“改造长桥高广逾于旧”。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弘道,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绍兴二十年(1150)进士,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五月,自礼部尚书授参知政事。九年六月授知枢密院事(执政)。十一年六月升枢密使。十四年二月,升光禄大夫,授右丞相(宰相)。十六年正月授特进左丞相,封许国公。同年二月,光宗即位,五月,免去左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兼知潭州。周必大先后两个妻子都是宜兴人,故长期寓居宜兴,每次都居住在妻子娘家。就是在他任职时也常来宜兴,在他撰写的《跋东坡橘颂帖》中,诚挚而又中肯地写道:“余自绍兴癸酉(1153)迄淳熙己酉(1189)三十七年之间,凡六至宜兴。”他遍游宜兴山水和古迹,并留下众多描绘宜兴风景名胜、历史人物等方面的脍炙人口的诗作,如《胜果寺咏阳羡茶泉》:“门前叠嶂锁烟霞,涧底流泉泛落花。藏却三衣辞宝社,寄生二子在农家。听经日到斑斑虎,献茗时来白白蛇。是圣是凡都莫测,世人休谤亦休夸。”就是一例。庆元四年(1198)周必大逝世,年七十九岁,赠太师,谥“文忠”,葬宜城梅林。

ff467af2-9294-464c-b2b1-11f91f225f98.jpg

岳飞书碑

袁说友(1140—1204) 字起岩,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八月,自吏部尚书授同知枢密院事(执政)。嘉泰三年正月,授参知政事。九月免去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任镇江知府,未到任,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加大学士。袁说友是一个真正的茶客,生于茶乡,一生喜茶,曾多次考察宜兴茶叶生产。他娶宜兴湖 惠萃(宋绍兴进士)仲女惠道素为妻,致仕后常住宜兴,逝世后葬宜兴青坞。袁说友将湖 西洪村的崇报寺请为坟刹(佛寺)。

李曾伯(1198—1268) 字长孺,覃怀人,进士。历官华文阁待制、宝章阁学士,权兵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兼夔路策应大使、资政殿大学士等职。宝祐二年(1254)五月,授参知政事(执政),帅蜀郡。后又授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静江知府,观文殿大学士等职。李曾伯少年时在善权寺读书,后功成名就,是善权三生堂三宰相之一,他以自己的官位奏请将善权寺赐为功德院,御赐“报忠寺”额,使善权寺不受僧正司管辖而获多种优惠。卒后葬于善权洞后洞山坡。

姚希得(1198—1269) 字逢原,一字叔刚,四川潼川人。宋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理宗景定五年(1264)五月,姚希得授签书枢密院事(执政)兼太子宾客,八月授参知政事。十月度宗即位,十一月自签书进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咸淳元年(1265)正月,自正议大夫、特授光禄大夫,依前同知枢密院事代参知政事。二月,授参知政事。咸淳二年四月,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咸淳三年六月依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后随寄籍宜兴的儿子姚訔寓居宜兴。咸淳五年卒,赠少保,葬宜兴龙耳山。姚訔官至知州,在常州抗元战斗中阵亡。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闵全生,1934年出生,江苏宜兴人。副研究馆员,退休前为宜兴市档案局局长、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