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从未远去的东坡记忆

2023-01-13    

1月8日是宝藏文学家苏轼的986岁生日,纵使986岁,可未曾觉得他离我们远去。尤其在常州市天宁区作为东坡的终老之地,藤花旧馆、舣舟亭、仰苏阁、东坡书院……坡仙遗范随着历史的积淀越发浓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苏轼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苏轼像

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

这位北宋大文豪的一生都与常州、与天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先后十多次来到常州,除公务外,主要是游玩、访友,除同科进士蒋子奇、单锡和胡宗愈之外,他在常州的好友还有钱公辅、钱济明父子,报恩寺长老,滕元发、蒋公裕等……据统计,东坡先生留下了与常州有关的诗66首、词10首、散文103篇,纵观他的一生,因一座城市而留下如此多的诗作,缘分可见一斑。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长途跋涉,与全家从海南流放地返归常州,定居孙氏馆,又称“藤花旧馆”,并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40多天。

为了纪念苏东坡,天宁区前后北岸文化街区建起了一座苏东坡纪念馆,并于2015年开门迎客,如今,这里也成为了常州的文化地标之一。

苏东坡纪念馆门头

苏东坡纪念馆门头

苏东坡纪念馆是在藤花旧馆的原址上构筑的。相传苏东坡曾手植香海棠和紫藤各一棵于院西南隅。在苏东坡纪念馆右侧的墙壁上,一幅“顾塘迎坡”,则再现了1101年苏东坡从顾塘桥登岸,常州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

纪念馆分为“一馆二园三绝九景”。“一馆”是苏东坡艺术馆,展出了全国知名书画家以东坡为主题的书画精品。“两园”是归里园和憩心园,分别是纪念馆的外庭和内庭。“三绝”展现的是东坡先生临终前的绝笔、绝诗、绝言、“九景”则复原了当年东坡先生在常州的生活场景。

苏东坡最后一次来到常州,知将不起,途中叹息说“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因此给内庭的园子取名憩心园。园子的右手边则是一口斑驳的古井,这是苏东坡生活时的唯一遗物,也是馆内唯一的宋代遗存,寓意着一泓清泉滋润哺育着常州文脉。

风流苏髯仙,遥年此系艇

舣舟亭始建于南宋,为苏东坡来常州时泊舟登岸处。东坡终老后,常州百姓建亭纪念。七百多年后,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均登临此亭。

舣舟亭历经沧桑,几度重修,亭子,四角双檐飞甍九脊,饰有精美砖雕和木雕,亭顶有二龙戏珠,还有苍松仙鹤,神龙游鱼等图案,古雅精致,煞是好看。还新增抱月堂、御码头、半月岛等,曲廊流水,林木蔚秀。

亭子三面环水,临运河而筑,小巧玲珑,布局得体,东有厅堂、西有土山凉亭、南有假山和乾隆碑廊、北有盆景园,中间还有造型奇特的龙亭,亭榭结合,浑然一体。经过碑廊则有“洗砚池”静卧假山湖石之间,舣舟亭飞檐翘角,气势恢宏,临运河而立。舣舟亭所在的东坡公园始建于1954年,今天的这里成为常州老城厢内最具代表性的东坡纪念场所之一,成为不少市民游客打卡拍照的网红地标。

御碑亭位于公园里的龙亭以南,亭内至今保存着乾隆皇帝南巡时所写六首诗的碑刻,它们刻工精湛,笔画清晰,完好无损,是相当珍贵的文物。乾隆皇帝1751年至1784年间曾六次南巡江南,四次来到常州,其中有三次就住在了今天东坡公园里的乾隆行宫。

细细欣赏这六块碑刻,其中三块是记载乾隆登舟上岸,策骑巡视,赞美吴地江山秀丽,景物优美,百姓拥戴,称颂当朝成就,勉励官员关心民众,防范水旱隐忧,勤政为民的。另外的三块御碑则是怀念、歌颂苏东坡的诗文。他称苏东坡为“风流苏髯仙”,是一个风流倜傥,有着大胡子的美男子,是一个仙人。

东坡洗砚池位于御碑亭东北的假山旁,它很不起眼,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它。洗砚池池长1米,宽0.5米,深0.5米,以青石凿成,是苏东坡晚年洗涤笔砚之处。这处洗砚池原在东坡先生晚年借住的藤花旧馆院内,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时,地方官员和绅士们知道圣上敬仰苏东坡才学,也为给行官增添一景,以博圣上欢心,就将其移至此地,方便乾隆观赏。

苏东坡一生勤奋笔耕,写作均需毛笔砚台,每天写作后一定会清洗笔砚,这个洗砚池池底有放水孔,用后取下塞子可放水,即便不换水,洗砚池的积水夏天也不会变质。在这里遍布东坡遗踪,古老建筑里的斑驳印迹无声诉说着历史变迁。漫步在这里,不禁吟诵起朗朗上口的东坡词,仿佛在这里穿越了千年时光,和东坡先生来了一次不期而遇。

苏东坡纪念馆东坡井

苏东坡纪念馆东坡井

毗陵我里,梦回故乡

常州自古人文荟萃,名士辈出。《苏轼舣舟亭图卷》的作者钱维城,就出身于“一门风雅”的常州钱氏家族。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天资聪慧,九岁就能作诗。

钱维城是一位优秀的官员,除任内阁大学士之外,他曾官至礼部、工部、刑部等多部侍郎。他在刑部侍郎任上提出《大清律例》的漏洞,还整顿吏治、平定民乱,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钱维城从小学习绘画,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成就最高,他的作品既有文人书卷气又有宫廷富贵气。作为名震一时的词臣画家,钱维城在诗文和绘画创作上都具有极高造诣,深得乾隆皇帝器重,被乾隆皇帝比作倪瓒和沈周。

乾隆南巡时有个习惯,只要有苏东坡活动的遗迹,他就要去凭吊一番,并题诗抒发自己对苏轼的崇敬之情。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时巡幸舣舟亭,钱维城奉皇帝之名,以舣舟亭为题材,绘制了这幅实景山水作品《苏轼舣舟亭图卷》。

这幅图卷为宣德纸本,以淡墨勾勒大体,浓墨点写树木山石,绘出了江南园林的风物清嘉、景致幽胜,传神再现了苏轼这一文学巨匠的泊舟之地,堪称山水作品极精之作。乾隆观后,龙心大悦,当场题诗一首。二十七年后,乾隆第六次南巡途经常州,此时钱维城已逝世十二年,乾隆不禁触景生情,重新展卷,再次题诗,以纪念古人与故臣。

乾隆御题、君臣唱和,诗画相映、笔墨生辉,《苏轼舣舟亭图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钱维城“市场上所见最好的三件作品之一”。

在几经流转、几番离合后,2000年这幅图首次出现于北京翰海拍卖,以24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藏家竞得。

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卷》画芯

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卷》画芯

2019年10月底,《苏轼舣舟亭图卷》在中国嘉德秋拍开拍的信息公开发布后,常州文化界反响热烈,纷纷表达对该画回归常州的愿望。

在中国嘉德秋拍中,《苏轼舣舟亭图卷》以3800万元起拍,经过近半小时的拉锯战,最终以7475万元的总价拍得,由常州著名民营企业家刘灿放先生出资。这幅流传有序的杰作顺利回归家乡,圆了常州文化界人士多年未竟的心愿。

它不仅是一幅由常州文化名人创作、描绘常州胜景的作品,背后还涉及文豪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大运河与乾隆南巡、常州状元钱维城与乾隆的君臣之谊等历史人物与故事,展现了常州人文精神的一脉相承,对于留存城市文化记忆,传承常州历史文脉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办事处